|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月5日
今天在吴子明老师那吃了午饭,午休后来到门诊部。胡老师已经上班了。今天人很多,来的第三个人是位自称地址为省医药学校的中年男性周铁明,46岁。他每次都要老师开好药,贵一点没关系,要求进补,只要让他身体好就行。看穿着听谈吐,似乎经济条件不错。以主诉胃溃疡,前列腺肥大、脱发,做事力不从心来看病。老师辨证是肾阴虚,有湿热。所以几次都跟他说你这个病还不能进补,不能用贵的药,好药还用不得,现在是要清利湿热。今天我摸他的脉象,觉得脉幅较宽,似乎是个大脉,而且略显浮相。我弱弱的跟老师说,这好像是个大脉吧。老师说是啊,这是肾阴不足,虚阳浮于上,患者还指着自己的胡子说,胡教授您看,我现在不知怎么掉胡子了,我们一看,确实有胡须成块脱落的现象。胡老师说,我还只看到肾虚掉头发的,你这样掉胡子的还是第一回见。他说我现在谨遵医嘱呢,戒酒了,每次应酬,他们劝我喝酒,我就把一袋子药提出来给他们看,说我在喝中药,不能喝酒,所以自从到您这来看病后我就戒酒了。而且坚持不熬夜,晚上不出去洗脚唱歌了,坚持打高尔夫球。我一听他的生活安排,就问您在哪里打高尔夫呢,他说在青竹湖啊。胡老师说那您是省医药学校的吗?患者说他不是,只是常去省医药学校有业务而已,他是个建筑开发商。所以老师一听他的职业,就要他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有利于病情。患者也说自从来吃中药后,各方面的症状都好了很多,溃疡前几日去检查做了胃镜也消失了。此人今天诊病,脉大而浮,舌稍红,质暗,用了知柏地黄汤加车前子30g,留行子90g。
接下来来了一个名叫周爱林的女性患者,57岁。以心脏病,水肿来就诊。自诉双下肢水肿至皮肤发亮,睡后面眼泡肿,动则气喘,不能行动。8月29日已服药一周,舌胖淡红有齿痕,脉沉缓,方用生脉散。但老师的生脉散却将天雄加为主药。方如下:天雄9,白术15,云苓30,白芍15,生姜15,红参15,麦冬12,五味9,北芪60,丹参30,香加皮15。 7付。 我问起为何用天雄而没用附子?老师说天雄其实和附子是同一植物,是一个东西。就像大蒜,有的长成了独头大蒜,有的大蒜开裂成为一瓣一瓣的。天雄就像是独头大蒜长的没有开裂,而附子开裂了就为附子了。正因为没有开裂故阳气未散,性味不烈,开裂了阳气散开,故性味更烈。所以附子可以回阳救逆,天雄祛风散寒;益火助阳。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心腹冷痛;痃癖症瘕。
我查了资料,果然,天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陶弘景谓:“乌头与附子同根,附子八月采,……乌头四月采,春时茎初生有脑头,如乌鸟之头,故谓之乌头。”韩保升谓:“正者为乌头,两歧者为乌喙,细长三、四寸者为天雄,根旁如芋散生者为附子,旁连生者为侧子,五物同出而异名,苗高二尺许,叶似石龙芮及艾”。苏颂谓:“五者今并出蜀土,都是一种所产,……其亩高三、四尺,茎作四棱,叶如艾,其花紫碧色作穗,其实细小如桑椹状,黑色,本只种附子一物,至成熟后乃有四物。”《本草纲目》载:“乌头有两种,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人谓之川乌头是也,其产江左山南等处者,乃本经所列乌头,今人谓之草乌头是也。”《纲目》:乌、附、天雄,皆是补下焦命门阳虚之药,补下所以益上也,若是上焦阳虚,即属心、脾之分,当用参、芪,不当用天雄也,朱震亨以为下部之佐者,得之而未发出此义。《雷公炮炙论》序云:咳逆数数,酒服熟雄,谓以天雄炮研,酒服一钱也。
又有一患者,自诉心下拥堵满实,老师用了“急性子20g”我问何理?老师说急性子取其开关而用,能治心下堵。
急性子,[出处]《救荒本草》。
英文名:Garden Balsam Seed
[中药材学名]Semen Impatientis。
【别名】透骨草[江苏]、凤仙花、指甲花
【来源】本品为凤仙花科植物凤仙花 Impatiens balsamina L. 的干燥成熟种子。【性味与归经】微苦、辛,温;有小毒。归肺、肝经。
【功能与主治】败毒抗癌、散淤消肿。破血软坚,消积。用于癓瘕痞块,经闭,噎膈。
【用法用量】 3~4.5g。
【注意】孕妇慎用。
【备注】(1)全草在南方地区作透骨草用。
又有一患者肖国华,女,47岁,家住东联名园。以更年期综合症来就诊。主诉烦躁、失眠,无力气,胃部不适,自觉生活很痛苦有一年余,绝经一年多,吃药无效,近期各种症状加重,头痛,手脚麻木,连讲话的力气都没有,多汗、自觉有气上冲,经常嗝逆。陪人在帮她诉说病情,说她没力气说话了,但老师坚持要她自己说。舌淡红,苔薄白,质稍暗,脉沉细。方如下:柴胡12,黄芩12,半夏50,党参24,炙草7,干姜5,大枣6个,桂枝12,白芍12,茯苓15,大黄5,生龙牡各30,二仙各15,巴戟天30,沙苑子30,当归12,知柏各10,砂仁5,荜澄茄5,鸡内金10,潜阳丹15。 7付。 我问起老师,为何半夏重用了50g,《中国药典》规定半夏最多不能超过9g啊?老师说患者更年期失眠,肠胃不调,故而重用半夏,取其安怵的作用,《黄帝内经》就有半夏加秫汤啊。
我回来查阅资料,果然,半夏秫米汤即《灵枢》卷十之半夏汤,为《内经》仅有十方之一,专为不寐而设。《灵枢·邪客》篇说:“今厥气客于五藏六府,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其汤方,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故其病新发者,覆杯则卧,汗出则已矣,久者三饮而已也。”卫气行于阳则寤,行于阴则寐。如厥逆之气入侵脏腑,迫使卫气行于阳分,不得行于阴分,则阳盛于外阴虚于内而不得眠。治以半夏汤一剂,以除其厥逆之邪,阴阳通调,就可以睡眠。半夏秫米汤是用长流水八升,多次扬之,取在上的清水五升,用苇薪燃火煮之,水沸后,放入秫米一升,和炮制过的半夏五合,以文火继煎至汤一升半,去滓,每次服一小杯,一日服三次,逐次加量,以发生药效为度。如果是病初起,服完药后应静卧,汗出后即愈。病程较久的,服至三次也可以痊愈了。半夏、秫米,所以有如此疗效,主要是调和阴阳的作用。因半夏味辛,直驱少阴厥逆之气,使其上通于阳明;秫米甘寒,能泄阳补阴,致使阴阳和调,故能治不眠之证。流水千里,扬之万遍(《金匮要略》称为“甘澜水”),取其流畅而无阻滞,以加强药效。
又老师的方中经常有24g,12g,11g的药物用量,我也请教老师此用量为何用意,老师说这是根据患者脏腑五行偏胜偏衰而设,《周易》的象数理中,就有一、六属水,二、七属火,天一生水,地六承之,四、九为金,五、十为土。原来如此,中医中药实在是包罗万象啊!
今天还看到一个雪花苔有裂纹的舌象,这个很少见,老师说这种雪花苔(即苔薄白水滑),提示湿阻,阳气不能舒布,所以就算有裂纹也不能辨为阴虚,否则越滋阴越严重。
最后一个患者是个小朋友名叫吴文洁,4岁9个月,以肾病综合症来看病,已经来胡老师这里吃了一年多的中药了,效果不错,病情都控制的可以,已经可以慢慢减激素了,而且小朋友用了两年多激素,却看不出满月脸等阿迪森氏综合症表现,家长都说这是因为吃中药的结果,所以治好了西药所用激素的副作用。患者今日就诊,舌淡,脉沉,面色恍白。老师开了一张大处方,用了六味地黄汤加减,方如下:北芪30,丹参12,玉米须15,苏叶9,蝉衣6,荆芥6,坤草15,熟地16,山药15,党参15,枣皮9,泽泻12,茯苓15,丹皮9,小石苇15,土苓15,鱼腥草15,地龙9,楤木10,茅根20,苡米15,锻牡蛎30,麻黄根6。 14付。
终于到了6点半,所有的51位病患都看完了,来了一位老师的朋友,是位年轻的高知女性,手持一串佛珠,面容娇好,穿着谈吐很有气质。胡老师事后告诉我,这是一位银行的高管,是他学佛的一位朋友,34岁,想要怀孕养育宝宝,故而来老师这里调理身体,老师给她用了益母圣金丹加五子衍宗丸。
今天的收获:1、中医讲究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强调人与天地“和”,并且要与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所以在望闻问切过程中,了解患者的职业、家庭,生活习惯能有助于对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更多的分析并指导患者正确养生。 2、同一个植物药,药用部位不同,功能主治各异。 3、常云,中医不传之秘在量上,以前一直不懂如何去把握遣方用药的量,今天听老师讲到《易》的象数理,结合患者的病情、体质,配合五行用量,一纸处方简直成了一贴神符。博大精深的中医啊,真是需要我用一辈子去参悟。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4002927号-5 湘公安网备号43010402000231号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麓山路58号 24小时急救电话:0731-88866120 传真:0731-88854265 联系邮箱: zyyfy2016@163.com |
![]() 公众号预约挂号 ![]() 支付宝预约挂号 ![]() 视频号 ![]() 订阅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