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七七”之年,因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甚至丧失,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月经紊乱,潮热面红,烘热汗出,心烦失眠,情绪不宁,悲伤欲哭,关节酸痛,皮肤感觉异常等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代谢障碍为主的一系列症候群,称更年期综合征。中医称“绝经前后诸证”“经断前后诸证”。妇女绝经前后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多由精神、情绪、社会、家庭等因素所致,随着我国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增加及人口结构不断老龄化,不良的工作环境、家庭关系紧张及精神因素的影响,使该病有发病年龄提早、发病率上升的趋势。更年期综合征是绝经期妇女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危害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吾有幸跟从郑纯主任医师坐诊,获益良多,其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现总结如下:
中医肾肝心三脏与现代医学生殖内分泌有密切关系。雌激素分泌减少是更年期综合征的重要生物学基础。据临床观察肾虚是本病根本原因, 肾虚可出现肝旺, 肾虚可出现肝郁, 肾虚可出现脾弱, 所以在论治中则以肾为论治根本。审其虚实, 辨其阴阳,故强调补肾为本, 调肝而顾其标。
临床观察更年期综合征肾虚肝旺型为之多见此可能与其经孕产乳有关。女子以血为用, 而又数脱于血, 肾水不能涵养肝木, 此期阴阳极易失衡, 其临床表现为乍寒乍热, 所以对药物的寒温尤为敏感, 治疗上注重养阴, 但又必须遵循“阴中求阳, 阳中求阴”的原则, 用药注意滋阴勿寒凉, 温阳忌刚燥, 更不可妄用克伐, 以免犯虚虚之戒, 导致新的失衡。
更年期综合征在用药调理的同时, 注意心理疏导是治疗本病重要一环, 此期由于内分泌平衡失调,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一些症状, 严重者可类似精神病, 有的妇女认为得了重病, 情绪紧张, 必须进行心理疏导, 安慰病人, 加强意志的控制, 并且认识更年期是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平衡失调, 一旦建立了新的平衡, 症状即会消失。
郑老师指出治疗该病时,应分清主次,调节阴阳,恢复机体平衡,并配合心理疏导。提出从心论治更年期综合征的学术观点。其常使用更年方加减治疗该病,取得显著疗效。常用药物有熟地黄、牡丹皮、山药、茯苓、郁金、山茱萸、浮小麦、五味子、炙甘草、百合、合欢皮、香附等。方中熟地黄、牡丹皮、山药、茯苓、山茱萸滋肾养阴、调节阴阳,浮小麦、五味子、炙甘草养心安神、补脾和中、敛阴止汗,熟地黄、百合滋阴清热,合欢皮、郁金、香附疏肝解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