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陈某某,女,26岁, 职员。 2011年3月01日初诊。
主诉:月经量少、延后3年,结婚2年未孕。
现病史:患者12岁月经初潮,初潮后月经规律,5-7/30,量中等,色暗红,无血块,无痛经。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月经量少、周期延后,2-3/40-90,量少,每天使用1-2片卫生巾,或用护垫即可。色黑,无血块,痛经。患者要求诊治,在当地医院查B超示:双侧卵巢囊性增大,可见15个以上大小不等的卵泡,最大直径6mm。基础体温呈单相。内分泌全套:T:343 pmol/L,FSH:2.5 IU/L,LH:24 IU/L,E2:136 pmol/L。
中医诊断:原发性不孕。
西医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
一诊:LMP2011年1月13日,2天干净,量少,色黑。形体肥胖(身高158cm,体重76kg),面部痤疮、肥胖、多毛。口干、头晕、疲劳无力,白带粘稠、大便溏,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查:尿HCG阴性,B超:内膜7mm,子宫及双附件未见异常声像。证型:脾虚痰阻。方药:苍附导痰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明党15克、白术15克、淮山15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车钱子15克、丹参15克、苍术15克、香附10克、法夏10克、陈皮10克、竹茹10克、胆南星10克,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二诊:(3月9日)月经未来潮,头晕好转,面部痤疮减少,小腹隐痛、双乳胀感,苔薄白,脉滑。治以健脾利湿,活血通经。方药:苍附导痰汤和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物组成:黄芪15g,白芍15g,当归10g,川芎10g,苍术10g,香附10g,茯苓10g,半夏10g,桃仁10g,红花10g,路路通10g,怀牛膝10g,甘草6g,7剂。
三诊:(3月25日)患者诉3月18日月经来潮,经量稍有增多,无小腹痛、乳胀,苔薄白,脉滑。现月经干净3天,头晕、疲劳无力好转,白带一般,质较粘稠,大便尚调,小便可,舌淡红,苔白,脉弦滑。治以益气健脾,燥湿化痰。方药:补中益气汤合苍附导痰汤加减,黄芪15g 明党15g 白术15g 茯苓15g 淮山15g 苍术15g 香附10g 法夏10g 陈皮10g 竹茹15g 南星10g 车前仁15g 泽泻10g 甘草5g,10剂。
四诊:(4月5日)患者诉服上药后头晕明显减轻,疲劳无力好转,全身轻松感,白带较前减少,质较稀,大便调,小便正常,舌淡红,苔白,脉弦滑。治以益气健脾,活血通络促卵泡排出。方药:补中益气汤合四物汤加减,黄芪15g 明党15g 白术15g 茯苓15g 淮山15g 苍术15g 香附10g 法夏10g 陈皮10g 竹茹15g 南星10g 车前仁15g 泽泻10g 当归12g 川芎10g丹参20g甘草5g,7剂。
五诊:(4月12日)患者诉体重减轻约2kg,面部痤疮好转,多毛,口干好转,头晕、疲劳无力明显好转,白带量较前减少,质不粘稠,大小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考虑患者经前期,治以益气健脾,活血调经为主。方药:补中益气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黄芪15g,白术10g,党参15g,赤芍10g,当归10g,川芎10g,苍术10g,香附10g,茯苓10g,半夏10g,桃仁10g,红花10g,路路通10g,怀牛膝10g,泽兰10g,泽泻10g,丹参10g,甘草6g,车前仁10g,泽兰10g,7剂。
六诊:(4月22日)月经来潮第2天,经量较前增多,色暗红,无明显血块,无小腹痛及乳胀,头晕乏力好转,无明显头晕,大便尚调,小便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滑。嘱咐患者月经干净后3天开始服药。按中药人工周期调理:经后以健脾补气促卵泡发育为主,经间期以健脾渗湿促卵泡成熟为主,经前期以健脾利湿化痰、促卵泡排出活血调经为主。并嘱患者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重,继续服药2月,月经基本按时来潮,周期35-37天,基础体温测定见双向趋势。
七诊:(8月14日)停经53天,查尿HCG阳性,血HCG:8645mIU/mL,P:36.86ng/ml,E:426pg/ml,B超提示宫内早孕,可见心管搏动。
按语:本案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根据其症状、舌脉,证属脾虚痰湿,治以健脾利湿化痰,活血调经。患者脾虚失运,水液代谢异常,水湿内停,聚积成痰。痰湿互结,阻塞胞宫,不能经行受孕。方中明党、白术、淮山健脾益气,茯苓、泽泻、车前子健脾利水渗湿,杜绝生痰之源,丹参入任脉,苍术、香附开郁利湿,法夏、陈皮、竹茹、南星化痰祛湿,桃仁、红花活血化瘀调经。本病案按周期进行调治得当,促进患者排卵功能恢复,进而成功受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