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发病隐匿, 病情进展快, 易发生转移,在恶性肿瘤中死亡率极高,有“癌症之王”之称,目前手术,放、化疗治疗尚不能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1],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高致命性癌症。2019年美国癌症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胰腺癌新发病例数男性约29940例,位居第10位,女性约26830例位居第9位。 在恶性肿瘤死亡例数中占第4位,约45750例[2]。中国国家癌症中心2018年发布的2014年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胰腺癌发病和死亡分别位居恶性肿瘤的第10位和第6位[3]。
祖国传统医学著作对“胰”的记载寥寥无几,《难经》之“散膏”被认为是对胰最早的记载,据其临床症状,散见于“积聚”“脘痛”“黄疸”之类。但胰既不属于五脏六腑,也不具备奇恒之腑的特点,胰腺癌主要病因病机为七情内伤,饮食不节而致肝脾受损,脏腑失和,湿浊阻遏,气血瘀滞,日久形成本病[4]。
蒋益兰教授为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肿瘤科学术带头人,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工作30余年,在临床运用健脾消癌方治疗恶性肿瘤方面有独到的经验,有幸跟师临证,在应用健脾消癌方治疗胰腺癌方面受益匪浅,现总结并介绍蒋教授辨治胰腺癌的临床经验及学术观点。
1. 防重于治,治未病为先
《医宗必读》曰:“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蒋教授认为恶性肿瘤防重于治,治未病为先,应早防早治疗,因胰腺癌起病临床表现不典型,一般明确诊断时已有亚临床肝转移,故应防重于治,当以治未病为先,除了在临床上加强对胰腺癌高危人群的肿瘤筛查,配合中医药治疗肿瘤术后或放化疗后的肿瘤转移与复发也极为重要,而临床上术后患者多属正气亏虚、脾胃失调、机体羸弱,所谓“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而“四季脾旺不受邪”,抓住肿瘤患者术后虚、瘀、毒等病机,治疗当调理脾胃以扶助正气,正气复而邪自安,酌情使用“补气”、“化瘀”、“解毒”之品,使后天之本得以恢复,有利于患者机体的快速恢复,提高免疫功能,缓解术后复发与转移,改善症状,稳定瘤体,延长生存期,更好实现人瘤共存。蒋教授临床经验方:健脾消癌方有健脾益气、化瘀解毒之功,在既往临床及实验中已被证实有着稳定体质量、抑制肿瘤生长、肿瘤转移等方面的临床作用及优势[5]。
2.蒋教授指出肿瘤发生发展的核心病机是“虚、毒、瘀”,“癌毒未清”和“癌毒旁窜”是肿瘤术后复发及转移的病机[6]。治疗上,据,但中晚期胰腺癌中药治疗以健脾为基础是预后的独立保护性因素,可延长中晚期胰腺癌的生存期[7]。蒋教授治疗胰腺癌运用甘温健脾法,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总结加成经验方健脾消癌方,3. 分证论治,以人为本
潘敏求教授在《中华肿瘤治疗大成》中将胰腺癌分为:湿浊阻遏、气血瘀滞、肝郁蕴热、气血亏损四型,分别治以健脾利湿,化浊解毒;行气化瘀,软坚散结;疏肝解郁,清热解毒;益气养血,化瘀散结[4]。蒋老师在此基础上分证论治,以人为本,抓住疾病治疗过程中不同的性质、阶段,随证加减,因人制宜,灵活变通,针对性地选方用药。具体思路在于总结典型的胰腺癌中医临床症状:腹痛、身黄、消瘦等,四诊合参,明确辨病的基础上以辨证,先分阴阳,后辨表里、寒热、虚实。立足整体,辨病与辩证相结合。另在心理层面上,因胰腺癌预后不佳,从发现症状到死亡,生存期短,其患者较别病患者更易思虑过度,而“脾在志为思,思伤脾”,也意味着更易损伤后天之本。因此,蒋教授经验总结出的健脾消癌方,有着中药抗肿瘤的基础上固护脾胃的作用,符合中医药多环节、多靶点治疗,同时以人为本,个体化观察患者心理状态,在心理疏导的基础上,加减用药而不离方,配合药物以适当调节,促进患者心理恢复,力求身心同治。
参考文献:
[1] 吴四智,史玉聪,陈孝银.中医对胰腺癌的认识及中医药干预胰腺癌刍议[J].辽宁中医杂志,2019,46(03):503-505.
[2] Rebecca L. Siegel MPH,Kimberly D. Miller MPH,Ahmedin Jemal DVM, PhD. Cancer statistics, 2019[J]. 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2019,69(1).
[3] 杨军,李贺,郑荣寿,张思维,曾红梅,孙可欣,夏昌发,杨之洵,陈万青.2014年中国胰腺癌发病与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2018,27(06):420-425.
[4] 潘敏求主编.中华肿瘤治疗大成[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5] 简小兰,何兰,李勇敏, 等.健脾消癌方及其拆方对肠癌模型裸鼠体质量、瘤体、转移率及Caspase-3,Bcl-xL,Bax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8,24(6):156-160.
[6] 王文波,曾普华,吴玉华,潘敏求,蒋益兰,朱克俭,蔡美,郜文辉,邓天好,高菲,王涵翰,王佳佳,易海燕.五行音乐配合耳穴按压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负性情绪36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12):17-20.
[7] 韩冰,赵爱光,赵刚,杨金坤,杨金祖,高峰,顾缨,徐燕,孙姗姗,吕仙梅.健脾为基础中医药治疗对中晚期胰腺癌生存期影响的研究[J].中国肿瘤,2011,20(03):21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