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某某,女,45岁,2014年11月21日初诊。
主诉:右侧的肢体活动不利10月。
病史:患者2014年1月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就诊于湘雅医院,MRI提示脑桥小脑病变,2014月1月9日行切除手术,病检示:胶质母细胞瘤(WHO IV级),于2014月2月16日开始放疗,同步替莫唑胺120mg,qd口服化疗,放疗完成后继续予替莫唑胺325mg口服化疗,共6周期,末次时间为2014年9月。2014年8月17日至湘雅医院复查头部MRI示:术后边缘强化程度较前减低,未见明显新发异常信号灶。
症见: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偶有右侧头部疼痛,右侧颜面麻木,口苦,纳寐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西医诊断:右侧小脑胶质母细胞瘤。
中医诊断:脑瘤瘀毒内结证。
治法:清热解毒,祛瘀散结。
处方:枸杞10g,明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5g,法半夏9g,黄芪20g,蛇舌草20g,半枝莲20g,砂仁4g,郁金10g,甘草6g,全蝎3g,壁虎10g,灵芝15g,地龙10g,葛根30g,三七5g。15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配合予以至灵胶囊扶助正气。
2014年12月25日二诊:服上方后患者诉服药后有恶心呕吐,右侧头部疼痛较前减轻,仍有右侧肢体活动不利,无口干口苦,食纳一般,夜寐可,大便1~-2次/日,质稀,小便可,舌淡苔黄腻,脉细弦。患者症状较前减轻,治疗续予原方加减,在上方的基础上去壁虎、灵芝、葛根、枸杞、三七;加藿香10g、薏苡仁30g、淮山20g、炒山楂10g、炒麦芽15g。15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2015年02月05日三诊:服上方后患者已无明显恶心呕吐,诉右侧活动不利好转,现右眼有异物感,纳寐尚可,二便调,稍口干口苦,舌淡红,苔白腻,脉细弦。治疗续予原方加减,在上方的基础上去藿香、砂仁、淮山、炒麦芽、炒山楂;加灵芝15g、百合20g、枸杞10g、杭菊花10g。15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2016年04月23日四诊:服上方后患者诉右侧肢体肌力正常,2016年3月23日湘雅附一医院行颅脑MRI示:术区脑组织边缘强化灶,强化范围较前缩小,强化程度较前减轻。现觉右侧皮肤麻木,无明显头痛头晕,纳寐一般,二便调,稍口干,无口苦,舌淡红,苔白腻,脉弦细。患者症状较前减轻,治疗续予原方加减,在上方的基础上去全虫、枸杞、杭菊花、薏苡仁;加葛根30g、田三七5g、川芎10g、炒山楂10g,加强化瘀解痉。15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配合予以化癥回生口服液消癥化瘀。
后一直蒋益兰教授门诊复诊,随访至2016年10月患者死亡,发病后患者存活2年余。
按语:患者为中年女性,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再加上确诊疾病后采取了手术及放化疗治疗,所以患者一定存在正气的亏虚,而且目前患者有右侧头部疼痛,右侧颜面麻木及右侧肢体活动不利,所以此时患者不仅正气亏虚,还存在经络失养,血液瘀阻于脑,成积化瘤,遂在扶助正气的基础上加以通络及解毒祛瘀的药物,予以明党参、白术、茯苓、法半夏、黄芪、灵芝、砂仁、甘草健脾扶正,蛇舌草、半枝莲清热解毒散结,郁金醒神开窍,葛根、三七行气化瘀解痉止痛,全蝎、壁虎、地龙通络止痛;二诊时患者头痛减轻,但食纳一般,大便质稀且服药后恶心欲呕,考虑到患者大便质稀,头痛明显减轻,遂去葛根、三七;目前患者主要为脾胃虚弱,遂加藿香、薏苡仁、淮山、炒山楂、炒麦芽来健脾和胃;三诊时患者饮食情况已经正常,但是右眼异物感,稍有口干口苦,去藿香、砂仁、淮山、炒麦芽、炒山楂;加灵芝、百合、枸杞、杭菊花来滋阴清肝明目;四诊时患者右眼异物感已消失,遂去明目的药物,加葛根、三七、川芎、炒山楂行气散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