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某,男,30岁,2018年1月29日初诊。
主诉:发现右颊肿物3月余,术后3月余。
病史:患者因“口腔溃疡伴右颊肿胀半月”于2017年10月25日至长沙湘雅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后予行右颊肿物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检示:高分化鳞癌(2×2×1.5cm),未见明确神经侵犯,涎腺组织未见癌组织,颈部淋巴结(3/10)。患者遂来我院门诊寻求中医巩固治疗。既往体健。
症见:神清,精神可,右颈部皮肤紧绷感,张口稍受限,无口腔麻木及疼痛;夜寐一般,食纳可,时恶心欲呕,二便尚调,口稍干,无口苦。舌红,苔少,脉细弦。
西医诊断:右颊高分化鳞癌术后。
中医诊断:口腔癌气阴两虚,瘀毒内结。
治法:益气养阴,化瘀解毒。
处方:益气养阴方加减,具体拟方如下:党参15g,麦冬12g,百合20g,白术10g,茯苓15g,黄芪20g,蛇舌草20g,半枝莲20g,法半夏9g,竹茹10g,枳壳8g,郁金10g,葛根30g,黄芩10克,冬凌草15g,夜交藤25g,甘草6g。15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两次饭后温服;辅以中成药化癥回生口服液口服以消癥化瘀。
2018年3月5日二诊:患者坚持服药至就诊时已有1月余,患者诉张口受限、恶心欲呕较前缓解,一般情况可,右颈部皮肤紧绷感,夜寐一般,食纳可,二便尚调,时口干,晨稍口苦。舌红,苔少,脉细弦。辨证为术后气阴两虚、瘀毒内结,治法为益气养阴、化瘀解毒,在上方基础上去竹茹、夜交藤、黄芩,加合欢皮10g、连翘15g、灵芝15g,15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两次饭后温服。
2018年6月4日三诊:术后已7月余,患者现夜寐转安,一般情况可,右颈部绷紧感,余无特殊不适。舌红,苔薄黄,脉弦细。处以健脾消癌方加减:党参15g,灵芝15g,白术10g,茯苓15g,黄芪20g,蛇舌草20g,半枝莲20g,法半夏9g,麦冬10g,百合20g,枳壳8g,郁金10g,葛根30g,黄芩10g,冬凌草15g,甘草6。15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两次饭后温服。
目前患者从发病至今已3年,目前仍病情稳定,一般状况良好,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按语:颊癌亦为常见的口腔癌之一,其中多数为鳞癌,现代医学主要的治疗方式为手术及放疗。本例患者为青年男性,阴虚火热内生,口内生疮,火与毒互结,则生为口腔癌;初诊时为术后3月余,正气亏虚,脾胃虚弱则见恶心欲呕。结合患者口干、寐差及舌脉象,辨证为术后气阴两虚、瘀毒内结,治法以益气养阴、化瘀解毒为主,配合中成药化癥回生口服液以加强消癥化瘀之力。方拟益气养阴方加减,参、术、苓、芪同用以健脾益气,百合、麦冬以养阴清热,法半夏、竹茹以化痰散结,蛇舌草、半枝莲、冬凌草以清热解毒散结,葛根、黄芩相伍以清热生津,枳壳、郁金行气活血,夜交藤安神通络,甘草调和诸药,共奏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化瘀散结之功。治疗1月余后,患者局部术后所致的张口受限症好转,脾胃之气较前恢复,夜寐、口干口苦及舌脉象状况仍为气阴两虚、瘀毒内结之象,治疗拟上方加减,停用化癥回生口服液,方药加用合欢皮以解郁安神、活血消肿,连翘以清热解毒散结,灵芝以扶正抗癌。至三诊时上方已服用近3月,诸症均缓,无明显不适,治疗以扶正为主,兼化瘀解毒散结,力求改善机体免疫,减少复发转移。易前方为健脾消癌方加减,意在益气健脾、清热解毒、化瘀散结,加葛根、黄芩清热生津,百合、麦冬滋阴清热,冬凌草清热解毒散结,灵芝以固本培元。现患者一般情况长期稳定,食纳可,精神佳,疗效符合预期,术后至今已3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