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某某,男,43岁,2019年6月20日初诊。
主诉:左舌溃疡术后3月余,右颈部淋巴结肿痛1月余。
病史:患者因“左侧舌缘溃疡1年余”于2019年2月26日至长沙湘雅附二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提示恶性肿瘤可能,予行手术治疗。术后病检示:高-中分化鳞状细胞癌,侵犯周边肌层和涎腺组织,2区淋巴结可见癌转移(2/3),未侵犯淋巴结被膜,1、3、4、5区淋巴结均未见癌转移(0/9、0/5、0/7、0/7)。术后未行辅助治疗。2019年5月9日颈部CT示左舌癌术后,右颈Ⅰb、Ⅱ、Ⅴ区多发淋巴结转移,并累及右颈内动脉、翼内肌、胸锁乳突肌、口咽右壁可疑受累。为寻求中医治疗,患者来我院门诊就诊。既往体健。
症见:右侧颌下淋巴结肿大疼痛,进食、活动后疼痛加重;一般情况可,食少,神疲,夜寐安,二便调,无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腻,脉细弦。
西医诊断:左舌高-中分化鳞状细胞癌术后颈淋巴结转移。
中医诊断:口腔癌脾虚痰热,瘀毒旁蹿。
治法:健脾化痰,清热解毒,化瘀散结。
处方: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5g,黄芪20g,全虫(超微)6g,蛇舌草20g,半枝莲20g,夏枯草10g,石见穿15g,土贝母6g,冬凌草15g,法半夏9g,竹茹10g,枳壳8g,郁金10g,藿香10g,甘草6g,15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两次饭后温服。建议患者结合放射治疗。
2019年10月10日二诊:患者服上方至今近4月,期间进行放射治疗36F(末次放疗时间为2019年8月24日)。现患者诉右颌下结节较前减小,疼痛较前好转;天气转冷时可有呼吸不畅,活动后可自行好转;进食流食,食纳可,夜寐一般,二便调,口干,夜甚,无口苦。舌红,苔少,脉细弦数。处方在上方基础上加太子参15g、沙参15g、灵芝15g,去全虫、石见穿、藿香,15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两次饭后温服。
此后患者多次复查情况稳定,全身症状均缓解,生活质量较高。
按语:本例为左舌癌术后右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中年男性患者,平素饮食不节,心脾积热,火性炎上,火邪与浊毒瘀结,癌毒旁蹿,则生为口腔癌,淋巴结转移,见舌红、苔黄、脉弦;初诊时为术后3月余,脾气受损,运化失职,湿邪内生,故见苔腻、脉细。辨证为术后脾气虚弱、余毒旁蹿,治法以健脾祛湿、清热解毒、化瘀散结为主,同时结合患者具体状况考虑,建议患者进行局部放射治疗,以改善症状、减轻疼痛,并嘱治疗结束后复诊。方中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同用以健脾益气,全虫通络止痛、攻毒散结,蛇舌草、半枝莲清热解毒散结,石见穿、土贝母、冬凌草以散结消肿、化瘀止痛、清热解毒,法半夏、竹茹化痰散结,枳壳、郁金行气活血,藿香和中祛湿,甘草调和诸药。二诊时患者已完成放射治疗,局部症状较前改善,全身状况受放疗影响伤及气阴,辨证为气阴两虚、瘀毒内结,方拟益气养阴方加减,太子参、沙参、党参、白术、茯苓、黄芪以补气养阴,灵芝固本培元,蛇舌草、半枝莲、冬凌草、土贝母、夏枯草以清热解毒、化瘀散结,法半夏、竹茹化痰散结,枳壳、郁金行气活血,甘草调和诸药,共奏益气养阴、化瘀解毒散结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