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某,女,38岁,2018年7月24日初诊。
主诉:卵巢肿块术后7月。
病史:患者于2017年10月20日体检时发现左侧盆腔占位,遂于2017年12月12日至湖南省妇幼行双附件+子宫+卵巢动静脉结扎+盆腔淋巴清扫+大网膜切除+盆腔粘连松解术,术后病检示:1、(双卵巢、右输卵管)低级别浆液性癌,2、(左右宫旁)见癌组织,(左侧腹膜、肠系膜粘连带,大网膜)见癌组织,3、淋巴结未见癌转移,4、(右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伴间质浸润。ER(2+)、PR(3+)、Ki-67(+40%)、P53(+),后于2017年12月28日开始于省肿瘤行6周期TP方案化疗(末次化疗时间为2018年4月21日),于2018年5月开始在湖南省妇幼口服阿帕替尼治疗,查血常规(2018年6月19日):3.72*10^9/L ↓。为进一步中医治疗,来蒋益兰教授门诊就诊。
症见:四肢肿胀,活动不利,化疗后脱发,无腹胀腹痛,纳寐可,二便调,无口苦口干,舌红,苔白腻,脉弦细。
西医诊断:卵巢低级别浆液性癌 IIIC期。
中医诊断:卵巢癌 脾虚痰湿,瘀毒内结证。
治法:健脾祛湿,化瘀解毒。
处方:健脾消癌方加减,具体拟方如下: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0g,法半夏10g,黄芪15g,蛇舌草30g,半枝莲30g,枳壳10g,郁金10g,甘草5g,鸡血藤25g,灵芝15g,葛根30g,石见穿15g,苡仁30g,百合20g,女贞子20g,旱莲草20g。15剂,水煎,日1剂,分两次温服。
2019年3月12日二诊:患者服完上药后,四肢肿胀及活动不利明显缓解,化疗后脱发减轻,无明显腹部不适,夜寐差,难入睡,食纳可,二便调,无口干口苦,舌淡红,苔薄白,脉细。予以上方去茯苓、鸡血藤、葛根、女贞子、旱莲草,加茯神10g、夜交藤30g、合欢皮10g、泽兰10g、酸枣仁20g。15剂,水煎,日1剂,分两次温服。
2019年9月12日三诊:2019-09-03盆腔彩超:子宫术后缺如,盆腔内未见明显肿块;腹腔、腹膜后、双侧肾上腺区未见明显肿块。肿瘤标志物CEA:1.49ng/ml;CA-199、CA-125阴性。患者肿瘤标志物较前明显下降,症状较前进一步改善,口干口苦,寐差,多梦,二便调,舌淡红,苔黄腻,脉细弦。继续守原方治疗,上方去苡仁、泽兰、加炒枣仁20g、太子参15g、麦冬10g。15剂,水煎,日1剂,分两次温服。
按语:患者中年女性,卵巢癌术后,化疗后,又行口服靶向药物治疗,初诊时,主症为阿帕替尼治疗后四肢肿胀,活动不利,化疗后脱发,治疗当以健脾祛湿,化瘀解毒为法,方予健脾消癌方加减,加用鸡血藤活血舒筋,灵芝、葛根补气解肌,石见穿、苡仁、百合以清热解毒,健脾渗湿,养阴清心,女贞子、旱莲草以补肝肾,益阴血。二诊时患者四肢肿胀及活动不利明显缓解,化疗后脱发减轻,夜寐差,难入睡,继续原方治疗,加用百合、夜交藤、合欢皮、灵芝、酸枣仁以补气养阴,安神助眠,石见穿、泽兰、苡仁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健脾渗湿。三诊时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仍口干口苦,寐差,多梦,上方去苡仁,泽兰,加用太子参、麦冬以益气健脾,养阴生津,炒枣仁养心安神。
本例患者相比其他卵巢癌患者较为年轻,平时工作紧张,生活节奏较快,确诊后压力倍增,情绪起伏较大,气机易乱,致血行异常,瘀滞久积,不利于患者治疗进展。蒋益兰教授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年轻患者更在乎化疗后脱发的外貌变化,易产生焦虑自卑,又更易接触网络,搜索到卵巢癌的预后大都较差,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希望,产生的心理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睡眠,不利于机体恢复。对于化疗后脱发的患者,蒋益兰教授要给予患者一定的尊重与鼓励,并以中医情志引导患者正面看待疾病治疗引起的外貌变化,尊重患者想法,在治疗前给患者做好思想准备,减轻患者焦虑、烦躁、害怕等心理,门诊服务更加人性化,嘱咐其他医务人员在语言动作上对患者进行积极暗示,转移患者焦虑的注意力,督促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增强患者抗肿瘤治疗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