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某某,女,26岁,2018年7月24日初诊。
主诉:发现颈部肿块11月。
病史:患者2017年8月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后出现盗汗,体重下降,于2018年1月3日行骨穿提示骨髓增生活跃,于2018年2月1日至湘雅行PET-CT提示淋巴瘤,淋巴活检提示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KI67(30%),CD20(-),CD15(-),CD30(+),EBER(-),ALK(-)。于2018年2月3日-2018年7月21日行5周期ABVD方案化疗,期间于2018年4月25日行PET-CT提示病情较前好转。2018年6月28日复查CT提示:左锁骨上,纵膈肿大淋巴结,多个椎体及骨盆骨密度增高,左肝外上段血管瘤。
症见:乏力,肝区胀痛,稍感恶心呕吐,有口苦口干,黄疸,纳呆,夜寐差,大便稀,7~8次/日,小便黄,量少,舌暗,苔黄厚,脉弦细。
西医诊断: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
中医诊断:失荣 气郁痰结证。
治法:理气解郁,疏肝散结。
处方:温胆汤加减,具体拟方如下:麦芽15g,百合20g,灵芝15g,竹茹10g,枸杞10g,藿香10g,生晒参10g,白术10g,茯苓15g,法半夏9g,黄芪30g,蛇舌草15g,半枝莲15g,枳壳8g,郁金10g,甘草6g,山楂10g。15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
2018年12月4日二诊:服药后较前乏力减轻,无恶心呕吐,黄疸已好转,易疲劳,牙龈易肿痛,饱食后稍有腹胀,无发热,纳寐可,二便调,无口干口苦。舌红,苔薄白,脉弦细。辨为胃火上炎证,治以健脾和胃,清泻胃火。在上方基础上去炒山楂、麦芽、藿香、枸杞;加夏枯草10g、猫爪草15g、土贝母6g、黄芩10g;加大蛇舌草、半枝莲用量至30g。
2019年1月8日三诊:服药后患者乏力减轻,无恶心呕吐,黄疸好转,牙龈易肿痛消食,腹胀好转,纳寐可,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弦细。守方继续治疗。
此后坚持服用中药治疗,目前患者病情趋于稳定,规律复查。
按语:恶性淋巴结从中医角度看,应从“痰”论治,《疡科心得集》中有言“此非阴阳正气所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发”,因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痰气郁结,内生毒邪,久而成积。该患者初诊时因肝气郁结,气机阻滞故有肝区胀痛,郁而化火,横逆脾胃故而有纳呆口苦,恶心呕吐等,又经化疗伤及人体本来正气,出现脾虚便溏,辨证为气郁痰结证,方用温胆汤加减治疗,方中枳壳,藿香行气解郁;郁金,百合,竹茹兼清郁热除烦;四君子汤合炒山楂、麦芽健脾理气;枸杞滋补肝肾之阴以制衡肝阳。经服药后,患者肝经郁热症状明显好转,考虑正气稍复,宜加强去邪,遂加大蛇舌草,半枝莲用量,并加夏枯草,猫爪草,土贝母消肿散结,夏枯草兼清郁热,黄芩清中上二焦余热,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