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某某,女,52岁 2018年1月18日初诊。
主诉:反胃并发现胃部肿块2年余。
病史:患者2016年因反胃于当地医院就诊,胃镜提示可疑病变,2017年8月于省肿瘤医院行胃镜提示淋巴细胞增生性病变,考虑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瘤,免疫组化:CD20(+)、CD79(+)、CD3(-)、CD5(-)、CK(-)、Ki-67(10%),PET-CT示符合淋巴瘤浸润征象纵膈、双肺门淋巴结增生,后行放疗20F(末次2017年9月22日),未行化疗。
症见:上腹部稍胀,不痛,稍偶恶心,情绪较为烦躁,多梦,手足冰冷,纳可,二便调,稍口干口苦,舌红,苔薄白,脉弦细。
西医诊断: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瘤。
中医诊断:恶核 肝逆犯胃,气血两虚证。
治法:疏肝和胃,补益气血。
处方:半夏10g,竹茹10g,柴胡10g,白术10g,茯苓15g,夜交藤25g,鸡血藤15g,百合20g,蚤休10g,灵芝15g,黄芪30g,蛇舌草20g,半枝莲20g,甘草6g。30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
2018年2月26日二诊:服用上方后,患者稍胸闷,无腹痛腹胀,纳可,夜寐差,二便调,稍有口干无口苦,舌淡,苔薄白,脉弦细。在原方基础上去藿香、竹茹、鸡血藤、蚤休,加合欢皮10g、枸杞10g。30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
患者情绪改善,睡眠好转,生活如常,定期随访至今。
按语:本病发病多有素体正虚亏损之基,加之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令气滞痰凝,本案患者为绝经期女性恶性淋巴瘤放疗后,素体气血虚弱,又加之放疗使得气血更损,血虚不达末梢,不足以温养四肢肌肉筋骨,故而手足冰冷;气虚不足以运化水谷精微,又肝气横逆犯胃,故而情绪烦躁,腹胀,甚则恶心;气血虚弱不足以补养心神故而多梦,结合舌脉辨证为肝气犯胃,气血两虚证。方中白术、茯苓、黄芪益气健脾,使运化有权,气血生化有源,柴胡疏肝解郁,半夏、竹茹一温一凉,化痰和胃,止呕除烦,用夜交藤、百合安神助眠,蛇舌草、半枝莲、蚤休消肿止痛抗癌。患者二诊时气血较前充沛,情绪明显好转,遂在原方基础上去柴胡、竹茹、鸡血藤、蚤休,加合欢皮以宣畅情志,枸杞以温补肝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