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某,女,50岁,2018年4月17日初诊。
主诉:甲状腺肿块切除术后1月余,胸腺肿块切除术后1月余。
病史:2018年2月6日因右侧眼睑下垂至湘雅附三就诊,完善胸部CT示:纵膈肿块,考虑胸腺瘤。于2018年3月6日转至湘雅附二完善相关检查后发现甲状腺肿块,考虑癌。遂于2018年3月9日行纵膈肿瘤切除+甲状腺切除术,术后病检:甲状腺:右甲状腺乳头状癌;左甲状腺滤泡性瘤;纵膈:胸腺上皮源性肿瘤,B2型胸腺瘤,部分B1型改变。
症见:术后声音嘶哑,偶头晕,夜寐差,纳差,食欲减退,二便调,夜间口干,舌红,苔白腻,脉沉细。
西医诊断:甲状腺癌术后,胸腺瘤术后。
中医诊断:瘿瘤脾气虚证。
治法:益气健脾。
处方:四君子汤加减,具体拟方如下:白参10g,茯苓15g,白术10g,黄芪30g,薏苡仁30g,淮山20g,灵芝15g,蛇舌草20g,半枝莲20g,法半夏10g,枳壳8g,郁金10g,酸枣仁20g,百合20g,炒山楂10g,麦芽20g,甘草5g。
按语:患者中年女性平素体质较差,正气本虚正不胜邪,肿瘤双发,手术治疗后更伤脾胃之气,脾胃失于健运则纳差;脾主升清,脾气亏虚,水谷精微不能上输于脑窍则头晕,口舌失于津液输布则口干;结合患者舌脉辨证为脾气虚证,因此治疗以益气健脾为法,以四君子汤加减,白参与大量黄芪大补元气,扶正补虚;薏苡仁、淮山、灵芝平补脾胃;炒山楂、麦芽健脾消食开胃;法半夏、枳壳、郁金行气解郁消滞;蛇舌草、半枝莲清热解毒抗癌;百合、酸枣仁养心安神;甘草调和诸药。甲状腺癌病机虽是正气亏虚,脏腑功能失调加之痰凝、气滞、血瘀而为病,但该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正虚表现明显,蒋教授抓住其本质强调补虚,再辅以清热解毒、行气导滞类中药抗癌防止肿瘤复发,体现了中医整体审察、辨证论治、既病防变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