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某,女,53岁,2018年4月17日初诊。
主诉:甲状腺肿块切除术后7月。
病史:患者2012年始自觉颈部不适,夜寐差于湘雅医院体检提示亚急性甲状腺炎,予以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2017年8月复查颈部彩超:双侧甲状腺肿块恶性可能大,2017年9月29日行甲状腺手术,病检:(左侧)甲状腺乳头状肿瘤,侵犯甲状腺外组织,未见淋巴结转移(0/13),(右侧)嗜酸性细胞腺瘤,区域滤泡上皮增生活跃。2017月11日自觉双上肢疼痛,影响睡眠,骨扫描:L4、L5、左髂骨质代谢增高,性质待定,予以唑来膦酸治疗后疼痛减轻。现患者为求中医治疗求诊于蒋教授。
症见:双上肢疼痛,夜间明显,颈部牵扯痛,久立后腰部胀痛,夜寐差,难入睡,纳可,夜间口干明显,口淡乏味,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弦细。
西医诊断:甲状腺癌术后。
中医诊断:瘿瘤脾胃亏虚,气滞血瘀证。
治法:健脾益气,活血化瘀,攻毒散结。
处方: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5g,黄芪20g,灵芝15g,蛇舌草20g,半枝莲20g,枳壳8g,郁金10g,葛根30g,法半夏9g,姜黄10g,鸡血藤25g,三七5g,全蝎 6g,夜交藤25g,甘草6g。
按语:该患者就诊时已发生多处骨转移,周身疼痛为主症。蒋益兰教授认为癌性疼痛的原因不外乎不通则痛,日久不荣则痛。该患者骨痛新发,痰瘀互结于内,致使机体气血津液升降流注失司,脉络阻滞,凝聚成结,为不通则痛。因此方中使用了大量理气活血散结类药物:法半夏、姜黄、鸡血藤、三七、全蝎;其中党参、白术、茯苓、黄芪、灵芝健脾益气、固本培元,攻邪不伤正;枳壳、郁金行气,补而不滞;蛇舌草、半枝莲清热解毒抗癌;葛根生津止渴、夜交藤养心安神、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健脾益气,活血化瘀,攻毒散结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