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某某,女,68岁,2019年3月6日初诊。
主诉:发现右肺占位20余天,化疗后10天。
病史:2019年2月15日因肩背部疼痛到株洲某医院就诊,行胸部CT示:1.右上肺占位性病变,周围型肺癌?2.右第4后肋,T6及右椎弓根骨质破坏,考虑骨转移瘤,进一步完善颅脑MRI示:额叶占位,考虑脑转移瘤,骨扫描提示右第4后肋,T6及右椎弓根骨质放射性浓聚,考虑骨转移。行经皮肺活检穿刺明确为肺鳞癌。随后予TC(紫杉醇+顺铂)方案化疗一周期,于2019年2月24日结束。
症见:右肩背疼痛,影响睡眠,脱发严重,无咳嗽咳痰,无痰中带血,无头痛头晕,乏力,恶心欲呕,二便调。舌淡,苔薄黄,脉弦细。
西医诊断:右上肺鳞癌左额叶及骨转移 IV期。
中医诊断:肺癌病脾肾两虚,痰瘀内结证。
治法:健脾和胃,补肾益精。
处方:脾肾方加减,具体拟方如下:人参10g,黄芪20g,白术10g,茯苓15g,法半夏9g,枸杞10g,菟丝子10g,淫羊藿10g,灵芝10g,枳壳8g,葛根30g,三七5g,鸡血藤20g,竹茹10g,炒山楂12g,麦芽15g,何首乌10g,黑芝麻15g,甘草6g。15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
二诊:2019年3月10日,服上方结合化疗已2周期,现肩背疼痛较前缓解,脱发慢慢减少,不太影响睡眠,恶心消失,纳食增加,舌淡,苔薄白,脉弦细。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效不更方,继续守方治疗。
三诊:2019年4月6日,服上方结合化疗已3周期,现肩背轻微疼痛,精神、睡眠尚可,纳食增加,舌淡,苔薄白,脉弦细。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效不更方,继续守方治疗。
四诊:2019年6月14日,患者化疗结束,开始接受局部放疗。肩背仍间歇性疼痛,口干喜饮、精神、睡眠尚可,纳食增加,舌淡,苔薄黄,脉弦细。结合舌脉证候,考虑为脾肾两虚,兼有热毒伤阴证,以沙参麦冬汤、四君子汤合二至丸加减健脾补肾,清热养阴。处方:北沙参15g,麦冬10g,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0g,黄芪15g,灵芝10g,枸杞10g,菟丝子10g,女贞子10g,麦芽15g,旱莲草10g,夏枯草15g,紫花地丁15g,白花蛇舌草15g,三七5g,鸡血藤20g,甘草5g。15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
五诊:2019年8月12日,患者放疗结束。肩背无明显疼痛,口干喜饮、精神、睡眠尚可,纳食一般,舌淡,苔薄黄,脉弦细。上方去鸡血藤15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
此后该患者一直于蒋益兰教授门诊复诊,一般情况可,生活自理。
按语:该患者为右上肺鳞癌并左额叶、骨转移,发现时已失去手术根治机会。初诊时正接受化疗,结合患者舌脉及症状予脾肾方加减健脾和胃、补肾益精,方中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等健脾以补肺气;枸杞、菟丝子等滋补肝肾之阴;竹茹、炒山楂、麦芽等和胃止呕。结合患者肩背疼痛,予葛根解肌,三七、鸡血藤活血化瘀止痛;脱发何首乌、黑芝麻补肾生发。四诊时患者化疗结束,脾肾、气虚已虚,继续放疗,虚者更甚,见脾肾两虚,兼有热毒伤阴征象,故以沙参麦冬汤养肺阴,四君子汤健脾和胃补气,二至丸滋补肝肾以养阴,同时佐以夏枯草、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解毒之品清解放疗带来的火毒之气。从患者的诊疗过程可以看出,益气养阴、健脾、滋补肝肾、清热解毒贯穿其中,而“扶正固本”是肿瘤治疗的根本手段。中医药的使用有效的改善了化疗、放疗产生的相关毒副反应,增强了放化疗耐受性,改善了临床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脾肾方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40例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1)两组症状改善率分别为75.0%、27.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组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52.5%、12.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毒副作用方面,治疗组在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见脾肾方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减轻化疗的各种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减轻消化道反应、改善骨髓抑制方面具有很好的优势,有利于增加患者化疗耐受性,保障化疗的规律全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