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某某,男,53岁,2018年5月16日初诊。
主诉:肺腺癌脑转移靶向治疗后6月。
病史:患者于2017年5月26日因咳嗽、痰中带血到当地医院检查时发现左肺肿块,后穿刺活检明确为左肺低分化腺癌,完善颅脑MRI示:枕叶区见一大小约2.5×2.0cm肿块,考虑转移瘤。EgFR基因检测提示:19、21外显子缺失突变。患者本人不愿接受化疗等其他治疗,要求靶向治疗,遂一直口服凯美纳,至2018年4月1日复查胸部CT示右上肺及左肺多发结节,考虑转移瘤,患者病情进展,考虑凯美纳耐药,遂改奥西替尼口服至今。现自觉全身乏力、咳嗽气促,遂来就诊。
症见:全身乏力,咳嗽气促,干咳少痰,无胸闷胸痛,无头晕,无口干口苦,纳寐可,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弦细。
西医诊断:左肺腺癌右肺、脑转移 IV期EGFR突变型 靶向治疗后。
中医诊断:肺癌病气阴两虚,瘀毒内蕴证。
治法:益气养阴,化瘀解毒。
处方:益肺败毒汤加减。具体拟方如下:生晒参10g,茯苓10g,白术10g,灵芝15g,黄芪30g,桔梗10g,百合10g,川贝母10g,麦冬10g,半枝莲20g,臭牡丹20g,郁金15g,猫爪草15g,百部10g,紫菀15g,龙葵15g,甘草6g。15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
二诊:2019年6月5日,服上方半月余,患者乏力较前明显改善,仍干咳、气促,纳寐可,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弦细。患者症状少缓解,证型未变,予上方加木蝴蝶10g、地龙10g、五味子10g,加强止咳,降逆作用。15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
三诊:2019年7月10日,继服上方月余,患者已无明显乏力,干咳、气促较前缓解。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皮肤痤疮样皮疹,表面皮肤发红,伴瘙痒,局部脱皮结痂,口干喜饮,大便干结,食纳一般,睡眠可,舌红,苔薄黄,脉浮数。结合患者服药史考虑皮疹为药物相关性皮炎,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辨证为阴虚毒热证,方以益肺败毒汤合四物消风散加减,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凉血祛风。处方:生晒参10g,茯苓10g,灵芝15g,黄芪30g,桔梗10g,百合10g,川贝母10g,麦冬10g,半枝莲20g,臭牡丹20g,郁金15g,猫爪草15g,木蝴蝶10g,地龙10g,五味子10g,龙葵15g,甘草6g,蝉蜕10g,防风10g,苦参10g,黄芩10g,丹皮10g,野菊花10g。15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
四诊:2019年7月28日,患者自诉服上方5天后皮疹逐渐减少,瘙痒减轻。服药10天左右皮疹已基本消退。现偶有干咳,无明显气促,无口干喜饮,二便正常,食纳不香,睡眠可,舌淡,苔薄白,脉细。患者毒热症状缓解,仍有气阴两虚,瘀毒内蕴的证候,故予益肺败毒汤加麦芽10g、鸡内金10g、山楂10g巩固治疗。
此后一直蒋益兰教授门诊复诊,每半年就诊一次,发病至今已3年余,仍健在。
按语:该患者肺癌脑转移处于疾病晚期状态,因基因检测提示EGFR突变,所以适合凯美纳靶向治疗,然而靶向治疗难以避免耐药,所以治疗近1年后疾病进展,病情蔓延至对侧肺部,后改用奥西替尼继续治疗。现全身乏力,咳嗽气促,干咳少痰,结合舌脉辨证气阴两虚,瘀毒内蕴证,予益肺败毒汤加减益气养阴、化瘀解毒,患者干咳较甚,遂加入百部、紫菀润肺止咳,桑白皮泻肺平喘。二诊时症状改善,仍有干咳气促,遂加入木蝴蝶、地龙、五味子清肺、补肾纳气。三诊时出现奥西替尼相关性皮疹,皮疹几乎是所有肺癌靶向药物最容易出现的副反应之一,患者皮疹表现出一派火热之象,盖因阴虚日久,瘀毒内蕴,导致阴虚毒热,故予益肺败毒汤合四物消风散加减,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凉血祛风。方中防风、蝉蜕,辛散透达、疏风止痒,苦参、黄芩苦寒清热,野菊花清热解毒,丹皮清热凉血。诸药合用,发挥祛风、凉血、清热、解毒之效,用益肺败毒汤兼顾养阴扶正,使风邪得散、热毒得清、血脉调和,则痒止疹消,所以能在服药5日后皮疹逐渐减少,瘙痒减轻,服药10天左右皮疹已基本消退。末诊患者一般症状已基本改善,唯有食纳不香,遂予麦芽、鸡内金、山楂健运脾胃,配合益肺败毒汤巩固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