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某某,男,65岁,2018年4月7日初诊。
主诉:肺癌化疗后1月,放疗后半月。
病史:患者因干咳、声音嘶哑1月于2017年12月26日到我院就诊,行PET/CT示:左上肺可见一约2×3cm大小肿块,考虑肺癌可能性大,肿块侵及临近大血管。纵膈淋巴结肿大。后经支气管纤维镜病理活检明确诊断为肺鳞癌。于2018年1月3日至2018年3月5日化疗4周期后复查PET/CT示:左上肺肿块较前缩小至1.5×1cm。随后接受20次放疗,放疗结束后复查CT示:左上肺肿块较前缩小,左上肺大片阴影,考虑放射性肺炎。
症见:咳嗽剧烈,咳少量白色粘痰,精神不佳,全身乏力,纳食一般,大便干结,2~3日一次,小便黄,睡眠欠佳。舌红,少苔,脉细数。
西医诊断:1.左肺鳞癌 放化疗后 T4N3MO IIIB期,2.放射性肺炎。
中医诊断:肺癌病气阴两虚,热毒内蕴证。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解毒。
处方:益气养阴方加减,具体拟方如下:西洋参10g,麦冬10g,灵芝15g,法半夏9g,南沙参12g,蛇舌草20g,黄芪20g,百合20g,枳壳8g,天花粉12g,半枝莲20g,黄精10g,天冬10g,玉竹10g,龙葵15g,金银花10g,紫花地丁10g,酸枣仁15g,远志10g。15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
二诊:2018年6月5日,服上方近2月,患者仍咳嗽,咳白色痰,量多,已较容易咳出,精神状态较前恢复,进食增多,寐可,二便调。舌红,苔薄,脉细。复查CT示:肿块较前无明显变化,左上肺阴影较前吸收。患者咳嗽咳痰,予上方加炙百部10g、炙紫菀10g、炙枇杷叶15g、桔梗10g,加强滋补肺阴、润肺止咳功效。15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
三诊:2018年9月10日,继服上方3月余,患者诉现偶有咳嗽,咳少量白稀痰,余精神、饮食、睡眠、二便可,舌红,苔薄,脉细。复查CT示:肿块较前稍缩小,左上肺阴影基本吸收完成,尚有少量残影。治疗有效,嘱患者守方继续治疗。
四诊:2018年11月28日,患者现偶有咳嗽,无痰,余精神、饮食、睡眠、二便可,舌红,苔薄,脉细。上方去金银花、紫花地丁,防止长期服用太过寒凉。15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
五诊:2019年5月15日,患者已基本无特殊不适。精神、饮食、睡眠、二便可,舌红,苔薄,脉细。复查CT示:肿块较前稍缩小,左上肺阴影完全吸收完成。
上方疗效确切,嘱患者每2~3月门诊调整处方,坚持服用中药巩固治疗。发病至今已2年余。
按语:该患者肺鳞癌侵及周围大血管,伴纵膈淋巴结转移,已无手术指征,通过放化疗后病灶缩小,但合并放射性肺炎,症状较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放射性肺炎是胸部放疗后较为常见且危害性较大的并发症,西医常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及氧疗等手段对症治疗,但往往收效甚微。糖皮质激素本身具有较大的副作用,不宜长期使用。蒋教授认为放疗所使用的放射线在中医病因中属于火热之毒,容易灼伤娇嫩的肺叶,耗伤肺的气阴及津液,从而导致气阴两虚,阴虚内热之证。肺气亏虚则精神不佳,全身乏力;“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肺阴亏虚则肺失清肃,肺气上逆,故咳嗽剧烈,少痰,痰液黏稠难咳。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阴亏虚,推动无力,肠道津亏,则大便秘结。针对这种情况,采用益气养阴方加减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方中西洋参、黄芪益气养阴,百合、麦冬、天冬、玉竹、黄精、沙参、龙葵养阴润肺止咳,金银花、紫花地丁、蛇舌草、半枝莲清热解毒、散结消癥,天花粉清热生津,灵芝补气安神、止咳平喘,法夏、枳壳化痰,酸枣仁、远志安神定智。通过辨证论治,经过近半年的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和CT影像学均充分印证了中医药治疗放射性肺炎的独特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