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某某,男,58岁,2013年8月13日初诊。
主诉:小细胞肺癌放化疗后半年,痰中带血20天。
病史:患者2013年6月底因咳嗽、痰中带血到湘雅二医院行胸部CT检查提示:右肺门占位性病变,考虑肺癌可能性大。行肺肿块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为小细胞肺癌。随即行4周期EP方案化疗并行局部放疗后肺部肿块基本消失。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痰中带血,血色为暗红色鲜血,每次量约15~20ml,经对症治疗后症状不能缓解,当地医院建议行支气管介入栓塞止血,患者拒绝,要求中医药治疗。
症见:神情紧张,情绪易激动,面色红赤,咳嗽,痰中带血,血色为暗红色鲜血,每次量约15~20ml,无发热,睡眠欠佳,食纳一般,大便干结,2~3日一解,舌红唇暗,少苔,脉细数。
西医诊断:右肺小细胞癌放化疗后局限期。
中医诊断:肺癌病气阴两虚,热盛动血证。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处方:犀角地黄汤加减,具体拟方如下:水牛角30g(先煎),生地20g,赤芍10g,丹皮10g,西洋参10g,黄芪15g,火麻仁15g,桑白皮15g,地骨皮10g,大黄10g,仙鹤草10g,白茅根30g,蒲黄炭10g,三七粉6g(冲服)。14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配合云南白药冲服 每次1g,每天3次。嘱患者若出现大咯血则立即到医院抢救。
二诊:2013年8月21日,服上方1周后,患者痰中血量逐渐减少,14剂服完后痰血基本控制。现紧张情绪缓解,面色稍红,咳嗽,咳淡黄色痰,睡眠较前安稳,食纳恢复,大便干结,每日一次,舌红,少苔,脉细数。上方去水牛角,加茜草10g、怀牛膝10g,炙枇杷叶10g。15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
三诊:2013年9月10日,现患者轻微咳嗽,无咳痰,无痰血,精神、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舌红,少苔,脉细数。予改肺复方加减益气养阴、解毒散结。处方:西洋参10g、麦冬15g、黄芪20g、茯苓15g、灵芝15g、桔梗10g、白花蛇舌草20g、臭牡丹20g、甘草6g、桑白皮15g、土贝母9g、百合10g、丹皮10g、枸杞子 10g、龙葵15g、半枝莲15g、甘草5g。15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
四诊:2019年2月27日,现患者轻微咳嗽,无咳痰,无痰血,精神、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舌红,少苔,脉细数。复查胸部CT未见肿块复发。继续上方巩固治疗。
五诊:2019年9月15日,期间患者每2~3月门诊复查结果提示病灶稳定,并根据患者症状调整处方。现患者已无明显咳嗽,精神、饮食、睡眠、二便可,舌红,苔薄,脉细。嘱其坚持中医药治疗。
随访至2020年10月患者仍健在,发病已7年。
按语:该患者系小细胞肺癌放化疗病灶消失,后出现咳嗽,痰中带血,经对症治疗后出血不能控制,并拒绝介入止血,要求中医药治疗。初诊时患者结束放化疗约半年时间,概因病程日久,加之放化疗的损害,导致机体肺气阴两伤,阴虚生内热,加之本身情绪容易激动,五志过极化火,使得热入血分,血行加速,脉络扩张,可见面色红赤。血热炽盛,灼伤脉络,迫血妄行,引起咳血。结合患者舌、脉、症,考虑气阴两虚,热盛动血证。治以犀角地黄汤加减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方中水牛角清热凉血,生地凉血滋阴生津,助水牛角止血,和恢复已失之阴血;赤芍、丹皮、白茅根、茜草清热凉血、止血;仙鹤草收敛止血;蒲黄炭行血止血;西洋参、黄芪益气养阴;桑白皮、地骨皮、枇杷叶泄肺清热止咳;大黄泻热解毒,凉血逐瘀;三七活血止血;诸药合用,热清血宁而无耗血动血,凉血止血而不留瘀。患者在服药1周后,痰中血量逐渐减少,14剂服完后痰血基本控制。由此可见中医药治疗出血急症时,只要辨证准确,处方精准,亦能效如桴鼓,覆杯而愈。三诊后患者病情稳定,予肺复方加减巩固治疗,扶助正气、预防肿瘤复发,决定了患者长时间、高质量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