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某某,男,62岁,平江人,2014年8月25日初诊。
主诉:肺占位术后8月,肝转移2月。
病史:患者于2013年12月当地医院行右下肺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低分化鳞癌。术后进行TP方案辅助化疗4周期。2014年6月复查CT扫描,示肝右叶多发占位,考虑肝转移。
症见:咳嗽,咯白色粘痰,右胸肋隐痛不适,活动后气促,纳少,口干口苦,少寐,神疲,自汗,二便调。舌淡紫,苔薄黄,脉弦细。
西医诊断:右下肺低分化鳞癌。
中医诊断:肺癌病气阴两虚,痰瘀毒结证;
治法:益气养阴,化痰散结,清热解毒。
处方:以益肺败毒汤加减,具体拟方如下:明党参10g,太子参15g,茯苓15g,灵芝10g,百合15g,桔梗10g,浙贝母10g,麦冬10g,郁金15g,半枝莲30g,臭牡丹15g,石见穿15g,土鳖虫3g,甘草5g。15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
二诊:2014年09月12日,患者咳嗽咯痰缓解,食欲增加,仍肋痛,汗多,舌脉同前。辨证仍为气阴两虚,痰瘀毒结证,上方去明党参、浙贝母,加全蝎3g、白芍10g。15剂。由于患者出行不便,嘱其守方治疗,若有病情变化需到医院就诊,根据病情调整用药。
此后患者坚持定期于蒋益兰教授门诊复诊,随访至2018年11月家属告知已去世。
按语:患者肺癌术后化疗后肝转移,疾病已处于晚期状态。手术导致患者气血亏虚,则见自汗。肺气阴两伤,宣降失司,故见咳嗽、气促。化疗损伤脾胃,脾失健运,则纳少。气血生化乏源,气不化津,津液亏虚则见口干。久病导致气机阻滞,肝气抑郁,则见胸胁隐痛,口苦。舌淡紫,苔薄黄,脉弦细,辨证为气阴两虚,瘀毒互结证,方拟益肺败毒汤加减益气养阴,化痰散结,清热解毒。方中太子参、党参、灵芝、茯苓益气健脾,培土生金;麦冬、百合养阴润肺;浙贝母、桔梗化痰宣肺,升降相因;臭牡丹、石见穿、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郁金行气解郁、活血散结;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达益气养阴,化痰散结,清热解毒之效。患者二诊时主要表现为胁痛,加入白芍柔肝止痛,全蝎破血逐瘀止痛。经过中医辨证治疗患者病情稳定,获得了较高生活质量的长期生存。肺癌肝转移患者能实现4年多的长期生存已属不易,表明益肺败毒汤在稳定瘤体,延长生存期方面的良好临床效果。
采用益肺败毒汤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6例,并与单纯化疗的30例进行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瘤体稳定率(CR+PR+NC)为80.4%,对照组为66.7%;1、2、3年生存率治疗组分别为75.9%、35.2%、12.9%,对照组为40.7%、23.3%及10.0%。表明益肺败毒汤有稳定瘤体、延长生存期、增强免疫机能、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