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某某,女,73岁,2018年6月28日初诊。
主诉:左乳癌术后1年1月。
病史:患者诉2017年5月自行扪及左乳肿块,于当地医院行彩超考虑“乳腺癌?”,遂于2017年6月14日于湖南省肿瘤医院行“左乳肿块切除术”,术后病检示“左乳浸润性导管癌II-III级,并见脉管浸润,未见淋巴结转移(0/16),免疫组化:ER(-)、PR(-)、HER-2(+++)、EgFR(-),术后口服卡培他滨化疗6周期及17次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末次靶向治疗时间:2018年7月)。辅助检查:(2018年4月26日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脏彩超:左房大,二、三尖瓣轻度返流;右乳低回声区,肝多发囊肿。胸部X片:左下肺结节灶。现入我院门诊行中医治疗。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
症见:无胸闷气促,无胸痛,纳可,无口苦口干,夜寐一般,梦多,二便调。舌淡红,苔白厚,脉弦细。
西医诊断:左乳腺癌综合治疗后 pT2M0N0 IIA期。
中医诊断:乳腺癌气血亏虚证。
治法:益气养血。
处方:四君子汤合二至丸加减内服,具体拟方如下:党参15g,黄芪20g,白术10g,茯苓15g,法半夏9g,女贞子10g,旱莲草10g,半枝莲20g,白花蛇舌草20g,郁金15g,百合20g,枳壳8g,甘草5g,夜交藤20g,合欢皮10g,薏苡仁30g,灵芝15g;辅以中成药肝喜片以疏肝健脾、解毒抗癌。
2018年10月11日二诊:辅助检查彩超(2018年10月9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右乳低回声结区,正常乳腺组织(大小约6*3mm);肝脏:左肝极低回声结节,性质待定,囊肿?(大小约21*17mm)。患者受凉后出现咳嗽,白色粘痰,量不多,无胸闷胸痛,无口干口苦,纳可,夜寐可,二便可。舌淡,苔薄白,脉弦细。患者此次就诊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在原方基础上进行适当加减,去夜交藤、合欢皮、薏苡仁,加紫菀15g、款冬花15g、百部15g、川贝母5g;辅以中成药肝喜片以疏肝健脾、解毒抗癌,咳痰宁合剂止咳化痰,同时建议患者完善胸片或肺部CT以明确有无感染或新发病灶。
2018年12月20日三诊:辅助检查X线(2018年12月9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右中肺野及左下肺结节基本同前。患者已基本无咳嗽,稍咯黏痰,色淡黄,手术区偶有牵扯痛,无胸闷胸痛,纳可,稍口干口苦,寐可,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脉弦细。患者症状较前减轻,续予原方加减,去女贞子、旱莲草、紫菀、款冬花、川贝母,加山慈菇10g、浙贝母10g、桔梗10g、南沙参10g、黄芩10g、蒲公英15g。
现患者仍坚持服用中药,发病至今已3年,每两月调整处方,目前仍身体健康,无明显特殊不适,能生活自理。
按语:患者为老年女性,术后进行卡培他滨口服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中医学认为手术可耗气动血,导致气血亏虚,以四君子汤联合二至丸加减,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甘草为四君子汤组成,加入薏苡仁重在健脾益气,补后天之本,而疗诸虚不足,达到扶正培本的目的,此为脾虚的基础方;黄芪、灵芝加强补气健脾,法半夏性辛散温燥,入脾胃经,取其降逆和胃理气,女贞子、旱莲草滋补肾阴,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消瘀散结;郁金、枳壳、百合行气解郁,夜交藤、合欢皮解郁安神,兼活血化瘀。患者二诊时睡眠较前明显改善,但因受凉引起咳嗽咳痰,紫菀、款冬花、川贝母、百部止咳化痰,全方药物配伍精要,扶正抗癌,攻补兼施,标本兼顾。患者三诊时诸症较前明显减轻,出现偶有口干,考虑患病日久出现气阴亏耗,加入南沙参、黄芩、桔梗养阴清肺化痰,此时患者正气渐复,加山慈菇加强解毒散结之功。患者在我院门诊治疗期间未使用任何西医治疗手段,现患者精神可,生存质量得以提高,带瘤生存,发病至今已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