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某,女,51岁,2019年1月7日初诊。
主诉:左乳浸润性导管癌Ⅱ级术后2月余。
病史:患者自诉2018年1月行“左乳良性结节切除术”,术后定期复查,2018年10月彩超提示“左乳低回声结节”,于2018年11月2日行“左乳肿块切除术”,快速病检示“浸润性导管癌”,遂行“左乳改良根治术”,术后病检:“(左乳)高级别导管原位癌,区域可见浸润性导管癌Ⅱ级(大小2*1*1cm),乳头、切缘、基底部(-),未见癌栓,(左腋)淋巴结(0/10),免疫组化:ER(10%+—30%++)、PR(-)、Her-2(-)、ki-67(+10%);基因检测:B(L2L1)野生型,微卫星灶(-)”。术后于2018年11月20日开始行3周期TC方案化疗(末次化疗时间:2019年1月5日)。现入我院门诊行中医治疗。
症见:术区麻木不适,夜寐差,易醒,醒后难入睡,面色无华,易疲乏,易汗出,夜尿2~3次/晚,大便2次/日,成形,纳欠佳,恶心呕吐,口干口苦。舌淡紫,苔白腻,脉弦细。
西医诊断:左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Ⅱ级。
中医诊断:乳腺癌气血两虚,瘀毒内结证。
治法:补益气血,化瘀解毒。
处方:四君子汤合二至丸加减内服,具体拟方如下:党参15g,黄芪20g,茯苓15g,法半夏9g,女贞子10g,旱莲草10g,郁金15g,百合20g,甘草5g,白花蛇舌草15g,半枝莲15g,浮小麦30g,夜交藤20g,合欢皮10g,黄芩10g,炒山楂10g,炒麦芽15g,灵芝10g,15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
2019年2月14日二诊:上方服药30副后患者精神可,食欲较前明显改善,无口干口苦,仍夜寐差,易醒,但较前稍好转,二便调。舌红,舌边有齿痕,苔薄黄,脉弦细。继续原方,去茯苓、炒山楂、麦芽,加茯神10g、黄芩10g、枳壳8g、薏苡仁30g,15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
2019年4月21日三诊:上方服药60后,术区麻木较前好转,瘙痒,盗汗,纳可,无口干口苦,寐差,二便调。舌淡齿痕,苔薄黄,脉细。患者症状较前减轻,原方去女贞子、旱莲草、黄芩、薏苡仁,加牡丹皮10g、山茱萸10g、夏枯草10g,15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
2019年5月21日四诊:复查彩超(2019年5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1.左侧乳腺术后,右侧乳腺小叶增生;2.左侧腋下区一淋巴结;3.子宫肌瘤。遂予以前方基础上加减继续治疗。此后多次复诊,均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以前方加减对症治疗,以巩固疗效,目前患者无明显不适,能正常上班。
按语:患者首诊时化疗刚结束,出现恶心呕吐,纳呆,面色无华,乃手术及化疗损伤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脾失健运,气血生化无源,证属气血两虚,瘀毒内结证,宜补益气血,化瘀解毒。方中党参、茯苓、黄芪益气健脾以治本;女贞子、旱莲草滋补肝肾,以缓解患者术后因肝肾阴虚所致的骨蒸潮热;蛇舌草、半枝莲清热解毒散结,抗肿瘤之功;黄芩清热燥湿,郁金疏肝行气;浮小麦固表敛汗;山楂、麦芽健脾开胃,改善食欲;夜交藤、合欢皮养心安神与解郁安神相结合以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二诊、三诊时精神可,食欲改善,仍盗汗,寐差,故续上方加减,再加入茯神养心安神,牡丹皮活血化瘀,山茱萸补益肝肾,涩精固脱,夏枯草散结消肿抗肿瘤。诸药合用,其一以扶正为主,祛邪之中意在扶正;其二以抗癌为主,攻邪之中自有扶正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