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某,女,74岁。初诊时间:2019年8月7日
现病史:患者于2019年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气短咳白色泡沫痰,遂就诊于当地医院,胸部CT示:右肺散在结节占位,右侧胸腔积液。后就诊于肿瘤医院,胸腔穿刺引流胸腔积液,病理检测:找到腺癌细胞。行培美曲塞+卡铂化疗2周期。复查胸部CT:胸腔积液较前减少,右肺结节较前增多。遂停止化疗,改为口服吉非替尼靶向治疗3个月。复查胸部CT:右侧胸腔少量积液,右肺病灶未见明显进展,左肺上叶散在小结节,考虑转移。遂停服吉非替尼。今为行中医治疗来诊。刻下症:患者咳嗽,咳白色黏痰,气短,稍喘憨、胸闷,乏力,腰酸怕冷,纳差,大便排便无力而干结,小便可,舌紫暗,苔薄黄,脉沉细。
中医诊断:肺癌
中医证型:肺肾气虚,瘀毒内结证
治法:补肺益肾,解毒抗癌。
处方:生黄芪60g,太子参15g,麦冬15g,五味子10g,连翘15g,生牡蛎30g,姜黄10g,都全10g,生薏苡仁15g,川贝10g,山萸肉10g,瓜萎15g,生大黄6g,清半夏10g,夏枯草15g,鸡内金15g,妙莱菔子15g,蛇舌草15g。共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1次。
二诊:2019年8月14日,诉咳嗽、咳痰,痰黏,乏力、气短明显减轻,偶有喘憋,仍大便干,小便可,舌淡暗,苔薄黄,脉沉细。
三诊:2019年9月4日,咳嗽减轻,咳少量白痰,易咳出。稍乏力,腰酸减轻,偶有喘憨,纳可,二便调,舌淡暗,苔白,脉沉细。复查胸部CT:双肺结节未见明显进展,右侧胸腔积液。中药去生大黄、山萸肉,加泽泻15g、猪苓15g、苏子10g、亭苈子10g、桂枝10g。患者以此方为基础,后复诊时临证加减,坚持服药,病情稳定。
按:本案患者为肺腺癌患者。经化疗及靶向治疗后,效果欠佳。贾师认为患者年逾古稀,正气衰败。初诊患者咳嗽,咳白色黏痰,气短,喘憨、胸闷表明患者肺气亏虚,失于宣肃,腰酸怕冷为肾气不足之象,肺肾气虚共见乏力之态,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亏虚,宣肃失常则见大便排便无力,日久则大便干结、久经西药之攻伐,脾胃已伤,运化失常则纳差,舌紫暗,脉沉细为内有瘀滞,正气亏虚之象。故以生黄芪、太子参、麦冬、五味子、山萸肉为主以补益肺肾,金水相生,佐连翘、清半夏、白花蛇舌草以解癌毒,辅以姜黄、郁金、夏枯草、生牡蛎以理气散结,生薏苡仁、鸡内金健脾渗湿助运,川贝、瓜蒌以宽胸化痰,生大黄、炒菜菔子下气助便,患者体虚,不耐攻伐,故稍稍佐之。二诊,患者仍咳嗽、咳痰,痰黏,偶有喘憋,故予杏仁、桔梗、炙杷叶,以肃肺、化痰止咳,乏力、气短明显减轻,故减麦冬、五味子以防滋腻,而继以黄芪补气。仍大便干,故生大黄改为10g以荡涤宿便,清内毒。三诊,四诊,正虚得补,余邪尚存,视其状,当补虚泻实兼施,而患者气虚为主,且二便调畅,故去山萸肉以防滋腻,去生大黄以防久用伤气。加泽泻、猪苓、苏子、亭苈子以逐饮利水使胸水得消,少佐桂枝取温药和之之意。蒋师认为老年人正气本虚,加之毒瘀并存,故在治疗过程中,当详辨其证,审慎用药,达到“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助邪”的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