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某,男,48岁,2018年10月18日初诊。
病史:2018年8月因出现纳差乏力明显在湖南省肿瘤医院行胃镜等检查提示胃部占位性病变,在该院行胃大部分切除手术,术后诊断为“胃低分化腺癌T4aN3M0 Ⅲc期,术后予以辅助化疗,目前正在第2周期化疗中。症见:厌油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明显腹胀腹痛,乏力脱发,易疲劳,纳少,寐一般,夜尿频起夜多,大便不爽,口干,牙龈痛。舌淡红,苔白,脉弦细。考虑患者诊断肿瘤化疗后消化道反应,辨证属脾胃气虚,治以健脾理气、降逆止呕之法,方药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具体方药如下:白参10g,茯苓15g,白术10g,甘草6g,藿香10g,法半夏10g,砂仁6g,竹茹10g,黄芪25g,葛根30g,鸡血藤20g,枸杞10g,淫羊藿10g,炒山楂10g,麦芽10g,百合20g,灵芝10g。7剂,每天1 剂,分早晚 2 次温服。
二诊:2018年12月5日,初诊后继续化疗2周期。恶心呕吐较前稍减轻,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纳差,多涎,口干,下腹胀,无腹痛,双下肢乏力,手足多发皮疹,舌涩,寐安,小便2次/夜,腹泻,水样便,4~5次/天。舌淡红,舌边齿痕,苔薄黄,脉弦细。此时考虑脾虚湿盛,兼有热,遂调整处方,主以参苓白术散去陈皮、桔梗、大枣,加入黄芩10g、炒山楂10g、麦芽15g、竹茹10g、黄芪20g、灵芝15g、冬凌草15g。继服15剂,分早晚 2 次温服。
三诊:2019年1月4日,自诉恶心呕吐明显好转,腹胀不痛,矢气增多,偶有胸闷,晨起明显,纳可,寐差,夜尿1次/晚,大便可,口干不苦。舌淡红,苔厚白,脉细。处方在前方基础上去枳壳、白术,加入厚朴10g、佛手10g、枸杞10g、冬凌草15g、百合15g、石见穿15g、土鳖虫3g、制鳖甲10g、藿香10g。7剂,每天1 剂,分早晚 2 次温服。
按语:此患者系化疗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纳差等胃肠道反应,蒋益兰教授结合其具体治疗用药,辨证施治,首诊辨证脾胃气虚,治以健脾理气、降逆止呕之法,方中白参、茯苓、白术、黄芪益气健脾,藿香、竹茹、砂仁、法夏和胃降逆,配伍鸡血藤、枸杞、淫羊藿等滋补肝肾,防化疗药损伤精血,葛根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治大便不爽,山楂、麦芽健脾消食和胃,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二诊恶心呕吐较前稍减轻,但主脾虚湿盛兼热象,故以参苓白术散为主方健脾祛湿,加黄芩清热燥湿,冬凌草清热解毒祛湿,继续伍以炒山楂、麦芽健脾消食。三诊时患者化疗已完成,症状缓解,伴腹胀明显,遂加厚朴、佛手以增强理气之功效。此时湿毒邪稍去,正气稍复,在健脾益气的同时,再加用石见穿、土鳖、制鳖甲等清热解毒散结之品,以加强抗癌,防止复发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