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某某,女,51岁,2017年1月8日初诊。
主诉:发现左足肿物2年余。
病史:患者2年前发现左足肿物,当时未予重视,后反复溃烂1年。患者2016年8月因疼痛难忍,至岳阳市中医院就诊,取病理活检提示:上皮样细胞癌,考虑黑色素瘤。后予替莫唑胺+顺铂+表柔吡星方案化疗5周期,末次化疗时间2016年12月17日。复查胸部CT示(2016年12月17日):1.双肺多发小结节大致同前,2.肝右叶后上段钙化灶。
症见:腹部胀痛,偶有咳嗽,咳痰,无胸闷气促,纳欠佳,夜寐欠安,二便调,口干,无口苦。舌淡红,苔黄,脉弦细。
西医诊断:左足恶性黑色素瘤 肺、肝转移。
中医诊断:恶性黑色素瘤 气滞血瘀,瘀毒内结证。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解毒。
处方: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0g,法半夏10g,黄芪15g,蛇舌草30g,半枝莲30g,枳壳10g,郁金10g,甘草5g,紫菀15g,土贝母6g,龙葵15g,石见穿15g,竹茹10g,灵芝10g,百合20g。30剂,水煎,日1剂,分两次温服。
2017年5月3日二诊:患者腹胀减轻,偶有咳嗽,咳痰,无胸闷气促,纳欠佳,夜寐仍欠安,二便调,口干,无口苦。舌淡红,苔黄,脉弦。患者诸症减轻,守原方加减,患者纳欠佳,夜寐仍欠安,故原方加用麦芽15g,酸枣仁20g。
2018年12月13日三诊:患者无明显腹胀,咳嗽咳痰较前减轻,无胸闷气促,食纳可,夜寐一般,二便调,口干,无口苦,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患者诸症均有明显改善,继续守原方治疗。
后随访患者,仍续服原方加减巩固治疗,已带瘤健在5年余。
按语:辨证:患者化疗后,化疗易伤人体正气,脾胃乃后天之本,故尤伤脾胃之气,脾胃受损,后天乏源,又有津液耗伤,精虚血少,则神失濡养,阴亏不敛阳,阴阳失交,则浮阳扰心,致心神不安,夜寐欠安;化疗后,气血耗伤,损伤脾气,健运失职,水谷精微之气不能上输于肺,荣养肺脏,反而脾虚不能敛癌毒至肺脏,故出现咳嗽咳痰的症状;脾胃处于中焦,中焦水湿不得运化,又脾虚气滞,不通则通,故可见有腹部胀痛感。结合舌脉,故辨证为气滞血瘀,瘀毒内结证。
《内经》中有提到类似发生在足部的恶性黑色素瘤情况:“发于足傍,……,其状不大,初如小指发,急治之,去其黑者,不消辄益,不治,百日死。发于足指,……,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外科正宗》亦有相似形容:“发者难生,多生于足”。“初生如栗,色似枣形,渐开渐大”。患者起病时未予重视,未行系统治疗,后于医院就诊检查时,已发生肺、肝多处转移,并已行5周期化疗。化疗药物最易耗伤人体正气,而化疗常见副反应呕吐最易伤脾胃之气,脾胃受损,后天乏源,又有津液耗伤,精虚血少,则神失濡养,阴亏不敛阳,阴阳失交,则浮阳扰心,致心神不安,夜寐欠安。化疗后,气血耗伤,损伤脾气,健运失职,水谷精微之气不能上输于肺,荣养肺脏,反而脾虚不能敛癌毒至肺脏,故出现咳嗽咳痰的症状,方中四君子汤益气健脾,以健生化之源,而疗诸虚不足,使脾气复苏,肺气得顺。患者有咳嗽咳痰,则加紫菀以竹茹以土贝母、龙葵、石见穿夜寐欠安,加灵芝、百合患者服药后追踪病情:患者无明显腹胀,咳嗽咳痰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