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某某,女,72岁。2016年7月25日初诊。
主诉:腰腿疼痛10月余,乏力2月余。
病史:患者2015年9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腿疼痛,放射至下肢,至当地医院完善影像学检查提示多处骨骼溶骨性破坏,本周氏蛋白阳性,遂至湖南省肿瘤医院完善骨髓检查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予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化疗共3周期(末次2016年5月29日)。末次化疗后乏力,拒绝再行化疗,自行在家口服止痛药。2016年7月21日至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复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106g/L、白细胞3.75*10^9/L;红细胞3.57*10^12/L、血小板103*10^9/L。
症见:疲乏无力,腰疼,放射至下肢,手脚发麻,大便不成形,胃脘部胀闷不适,食欲欠佳,寐可,小便调,无口干口苦,舌淡,苔白,脉细弦。
西医诊断:多发性骨髓瘤。
中医诊断:多发性骨髓瘤 脾肾亏虚,痰瘀内阻证。
治法:温补脾肾,化痰祛瘀。
处方:党参15g,太子参15g,白术10g,黄芪20g,黄精15g,仙灵脾10g,菟丝子10g,枸杞子10g,三七5g,石见穿15g,白花蛇舌草20g,怀牛膝10g,鸡血藤20g,淮山15g,薏苡仁20g,木香8g,郁金10g,枳壳8g,甘草6g。15剂,水煎服,每日1剂。
2016年8月13日二诊:服用上方后,患者诉疲乏无力好转、疼痛麻木均较前缓解,大便改善,食纳仍欠佳,寐可,舌淡红,苔白,脉细弦。治疗续予原方加减,去枳壳,加半枝莲20g、神曲15g。15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
2016年9月12日三诊:患者诉现症状均好转,偶有乏力、四肢麻木,纳寐可,二便调,无口干口苦,舌淡红,苔白,脉细弦。续予二诊方去枸杞加葛根30g,百合15g。15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
患者仍坚持服用中药近4年,现定期复查,目前症状稳定,生活质量可。
按语:东汉·华佗《中藏经·五痹》曰:“骨痹者,乃嗜欲不节,伤于肾也。”本例患者年过七旬,肾气亏虚,命门火衰,卫气不生;脾虚则运化失司,中气亏损,营气不生;脾肾两虚,肌腠失荣,髓海空虚,外邪阻滞,气血不行,血脉淤滞,则生湿生痰生瘀,结而为病。气血生化乏源,故疲乏无力;肾精不足则腰疼;经脉失养,络脉瘀阻则手脚发麻;脾虚运化无力则大便不成形,食欲欠佳;气机不畅则胃脘部胀闷不适;结合舌淡,苔白,脉细弦,辨证为脾肾亏虚,痰瘀内阻证,治以温补脾肾,祛痰通络。予经验方加减,方中参、术、草为基础,益气健脾,温养脾胃,调补气血不足,改善患者基础;太子参平和,入脾经,尤宜患者体虚不得峻补,两参合以健脾益气,兼顾气血;黄芪甘温补气、黄精益肾健脾,合仙灵脾、菟丝子、枸杞子益肾之功;木香、郁金、枳壳行气,合三七、怀牛膝以养血行血、活血散瘀,气行则血行;怀牛膝又引血下行,治疗下肢痹痛,合鸡血藤通滞化瘀;石见穿、白花蛇舌草长于清热解毒、消瘀散结;淮山、薏仁健脾化湿。全方药物补而不滞,健脾化痰,补肾益气基础上加用行气、活血药,注重气血并行的治疗。患者二诊时诸症较前明显减轻,乏力、疼痛麻木、大便均改善,治疗续予原方加减,去枳壳,加半枝莲加强祛毒,神曲改善饮食。至患者三诊时,临床症状均改善,偶有乏力等,续予原方加减守方。患者来我院门诊治疗前使用西医治疗,出现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现经中医药调理,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改善,体现中医药晚期治疗优势,实现带瘤生存,精神可,病情稳定至今四年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