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严某,男,58岁,主诉:持续发热1星期。
现病史:一星期来持续发热(体温38.9度,自行服药未解,曾送本院急诊治疗。经对症处理后,体温有所下降,次日体温又升至38.9度,注射安乃近后,体温仅降至38.3度。这样反复发热已3-4日。刻下发热,肝区胀痛,痛连脘腹,厌食泛恶,颗粒未进,大便不畅。B超检查示:肝区占位性肿块。检查:切诊腹部稍膨隆,肝肋下2指,质硬,表面凹凸不平。脾未扪及。叩诊呈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舌偏红,苔燥白,脉弦数。
辅助检查:B超检查示:肝区占位性肿块。
辨证分析:邪毒化热,结于阳明。
中医诊断:内伤发热
西医诊断:发热(肝癌)
治则治法:清热消散。方名:白虎汤
生石膏50克 知母9克 生甘草3克 粳米15克
黄苓15克 黄连3克 金银花9克 桑叶9克
菊花9克 薄荷6克 淡豆豉15克 柴胡9克
川楝子9克 延胡索9克 生大黄(9克 莱蕨子15克
用法:3剂,每天两次,煎煮。
二诊病情变化:体温降至37•2-37•6度。肝区作痛,如针刺状,大便不畅,每顿已能吃一小碗粥。舌偏红,苔薄,脉弦数。
辨证分析: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治则治法:治拟清热疏肝,活血止痛。
石膏50克 知母9克 生甘草3克 粳米15克
黄苓15克 黄连6克 生大黄9克 三棱15克
莪术15克 桃仁15克 牡丹皮15克 赤芍药15克
川楝子9克 延胡索15克
用法:3剂,每天两次,煎煮。
其他:外敷药:皮硝、制乳香、制没药,研末外敷。
按语:恶性肿瘤患者中,常见有高热症状,成为某些患者入院的主诉之一。临床医生常给以抗生素等对应治疗,有些病人可以退热,但仍有部分病人的发热未见减退,这可能是由于癌组织的坏死性炎症中的白细胞释放出致热源,因此,抗生素的作用不显。蒋教授认为,肿瘤的热象产生多以里热炽盛,外受邪毒凌侵,热毒相搏,而又蕴结于阳明而成。故予以清热疏解,重用白虎汤清阳明之实热;桑叶、菊花、薄荷、淡豆豉祛邪毒于体表;黄苓、黄连、金银花、大黄清热解毒,使热毒下泄;川楝子、延胡索、莱服子行气消胀。二诊热退未净,肝区作痛,如针刺状,脉弦数等气滞血瘀症状,故除去解表药,而加用祛瘀活血之品;并用活血行气止痛的皮硝、乳没药外敷。本案患者系肝癌,癌性发热,以白虎汤为主方,并含清热理气,祛瘀通品,喜获良效。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4002927号-5 湘公安网备号43010402000231号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麓山路58号 24小时急救电话:0731-88866120 传真:0731-88854265 联系邮箱: zyyfy2016@163.com |
![]() 公众号预约挂号 ![]() 支付宝预约挂号 ![]() 视频号 ![]() 订阅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