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学习了四川省洪雅中医院主任药师的《伤寒论药物古今变异与应用研究》,并在理法学院上了些祝老的网课。祝之友主任药师给我们来了一场经方关键信息解读的盛宴,是以前从未有过的知识点,是作为一名临床药师指导医生的秘密武器,也是改变中药师一直以来作为搬运工,捡药的,切药工等形象的途径。2018年4月,国家中医管理局发布了经典名方目录共计100个处方,使用这100个经典处方的要求:使用经典方必须使用原经典方药物,使用经典方必须使用经典方剂量,必须使用经典方原剂型,必须使用经典方药物的原炮制方法,必须使用经典方的煎煮方法与服用方法。祝老在这里给我们阐述了经方中很多的中药原本是什么药,纠正了包括教科书上很多的错误。《伤寒杂病论》中药物为《神农本草经》所载内容。张仲景的药都只煎一次。古代大部分是生药。西汉时期的一斤是现在的半斤,原来的一升相当于现在200ml。伤寒论中的白汤是面汤,伤寒论中的熬都是清炒。1,金银花,在清代中期以前,《黄帝内经》《诗经》中的金银花都是指带花的全草,清代后期花与藤才分开。金银花藤才有清热解毒功效,金银花疏散风热。2,经方中的茯苓是带皮的茯苓,现在如果用经方,开30g茯苓,必须用8-10g茯苓皮才是正确的。3,连翘:梁.陶弘景的《名医别录》中连翘,《本草经集注》中药用连翘其入药部位为地上部分之全草。其别称连轺,折根,则是指翘根。《新修本草》中的连翘为金丝桃科红旱莲,小翘为同科同属植物地耳草或者藤黄科等全草入药,俗称田基黄。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所用连翘是金丝桃科草本植物红旱莲或者同属植物,并非现今木犀科木本连翘。自宋元时期至今所用连翘,为木犀科连翘。金丝桃科连翘为苦寒药物,善入肝胆心经,即内热,木犀科连翘,善治表热,为疮疡要药。张仲景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中连轺为金丝桃科湖南连翘的全草。其中生梓白皮为紫葳科梓之树皮,为治疗泌尿系统之要药,现今《伤寒论讲义》更改为桑树之根皮,视为不妥。实例:重庆肝病中心医生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某病人肝腹水,效果不好,经祝老指导,连翘改为地耳草,疗效显著。37个病人的腹水全消了。他们科室用的经方中的80味药,有37味不是今天的药。4,枸杞:宋代以前枸杞泛指枸杞全株(包括地骨皮),宋代开始枸杞子单独入药。《神农本草经》所载枸杞是全株。5,枳壳与枳实:宋代以前枳实枳壳之基源为芸香科枸橘属木本枸橘的不同季节采收的果实;宋代以后为芸香科枳属植物柑橘属酸橙及其多种栽培品的果实。江西浙江还在使用枸橘属的。经方中的枳实一定是枳壳,为成熟果实。枳实单独用于临床应在在唐宋时期。现代的枳实性烈,偏于破气除痞,消积导滞,通便,枳壳性缓,偏于行血开胸,宽中除满,其临床作用较枳实缓和。6,山茱萸:山茱萸补肝肾在果核,以前,山茱萸是带果核入药,产妇,久病体虚,老年,儿童,需补不受补的,用山茱萸肉。六味地黄丸的六的意思是肾脏的代名词,不是六味药,地黄丸又叫地髓丸。髓,脑髓,骨髓的意思,治疗小儿信门不合,先天肾气不足。先有金贵肾气丸,去掉桂附,是六味地黄丸,只有山茱萸,没有山萸肉。7,灸甘草汤:只有上海某医院心脏科用对了,灸甘草,灸黄芪,药房调配的是蜜炒,其实应该是炒甘草。而且灸甘草汤是膏剂,不是汤剂。8,银翘散中有麻黄吗?古代的淡豆食100kg用20kg麻黄来炮制才发汗。9,桂枝:29,《伤寒论》总方113首,其中含桂枝汤方43次,他所用桂枝实乃今日之肉桂。10,银柴胡:古代的银柴胡是银州产的柴胡。是柴胡的正宗道地品种,不是石竹科的。柴胡不见黄芩,无解半表半里之功。张仲景治疗伤寒有大,小柴胡及柴胡加龙骨,柴胡加芒硝等汤,柴胡自古以来以根入药,历代文献都记载去苗或去芦,至于苗单独入药,记载于《滇南本草》,“发汗用嫩蕊,治虚热,调经用根”。柴胡茎叶含挥发油与芦丁,不含皂苷。伤寒论中的银柴胡不是石竹科的银柴胡,而是产于银州的柴胡,为道地药材。也可以说是如今的北柴胡。11,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是膏剂,不是汤剂。12,十枣汤:治疗蛊毒病,尤其是肝病,3g-7g无效,建议50-100g,熬膏。祝老师与另外一位老师亲自试服。13,黄连单味剂量达到132g-135g才能降脂降糖,或者在复方中才可以,但是雅连1.5g就可降脂降糖。14,贝母,本草文献中的贝母为葫芦科假贝母属土贝母的块茎,宋代以前的贝母就是土贝母。主治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15,生姜:经方中的生姜味母姜。张仲景的生姜一片是婴儿巴掌大小,婴儿鱼际为厚度。16,细辛:细辛不过钱的钱是一种钱币,不过钱的意思是不把这个钱币盖满。五钱是东汉时期的钱币,五钱就是把这个钱币盖满的意思。17,伤寒论中的散剂是直接口服的,煎的都是去渣再煎,都是膏剂。18,生杏仁去皮尖,有毒在皮尖上,必须后下,生杏仁疗效远远超过炮制品。19,半夏:张仲景从来不用制半夏,用生品,附子半夏,所有有毒药材都不耐高温,在74度水解,治病成分耐高温。现在为了迎合药典要求,对半夏炮制过度,用石灰之类过度炮制,把没有毒的药炮制成有毒药物。20,北京的夏枯草膏执行的是国家标准,夏枯草用的果穗;重庆的夏枯草膏执行的是四川标准,夏枯草用全草,所以四川的夏枯草效果强于北京的。21,苍耳子与苍耳:医生开苍耳子开了30g,病人出现是睡非睡迷糊状态,苍耳子是治疗麻风病的首选药,它的用量为3-5g,不能超过15g,连服不能超过6天,极易造成苍耳子苷积聚中毒,而苍耳草本草,无毒,所以祝老要医生赶紧改为苍耳草。病人毒解。22,附子:四川民俗;两个火炉,一边是肉与附子熬,一边是火炉里面是开水(不熄火),熬12个小时,附子里的水干了,加进去开水。加冷水就会产生有毒物质。23,人用疗效与现代小白鼠实验:巴豆,小白鼠可以连续吃半斤,体重由几十克长到3kg,人吃,拉死。24,成分论问题:医院药物政府招标网站采购,丹参片,某单位报价0.78元,实际成本价6-7元,丹参酮高于标准两倍,最后查因,在丹参片中加入苹果皮。24,朱良春:擅长用虫类,虫类进入汤剂疗效降低90%,极易过敏反应,虫类用生药,虫类不能用高温,沙烫水蛭高达720度,疗效下降,在瓦片上烤干,烤黄,动物类纤维性很厉害,打不成粉,锋利的菜刀来回凿动,冲服。25,白芍与赤芍:宋代以前野生是赤芍,家种是白芍,宋代以后,直接晒干是赤芍,开水烫后晒干是白芍。《伤寒论》汤方中所用芍药应为当今赤芍。仲景治疗伤寒取其主寒热,利小便,活血,去瘀,清热,为现代赤芍的功效。26,《伤寒论》及唐宋时期中医药文献所载汤方中所用通草应为木通科藤本植物木通,如《备急千金药方》记载的治疗暴嗽失声,语不出之杏仁煎方(杏仁,蜜,砂糖,桑根皮,通草,贝母,紫苑,五味子)中通草,通音膏方(五味子,通草,款冬花,人参,细辛,桂心,青竹皮,菖蒲,酥,大枣,白蜜,杏仁,姜汁)中通草,另外,《太平圣惠方》中的木通散,《小儿要症直决》的导赤散也是如此。《伤寒论》的当归四逆散中的通草。27,《伤寒论》中的的人参应是党参,党参之名始见于清代《本草从新》草云,参需上党者佳,今真党参久已难得....此处说的上党应该是指人参,由于该地区的五加科人参逐渐减少乃至绝迹,故用其他形态类似的充之,并用了“上党人参”的名称。显然,上党人参应是人参和党参的统称。28,梓白皮与桑白皮:梓白皮,性寒味苦,入足少阳胆,足阳明胃经,清热,解毒,利尿。属清热类药物。桑白皮,性寒,味甘,归肺经,泻肺喘,利水消肿,属化糖止咳类药。仲景麻黄赤小豆汤用梓白皮,治疗取其引寒饮湿邪下泄,此乃梓白皮(紫葳科落叶乔木梓的根皮或树的韧皮部)之功,不能用桑白皮。29,《伤寒论》汤方药物古今变异应用情况研究:①当归四逆汤(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灸甘草,大枣,通草)和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两方,功能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主治寒邪阻滞经络,血脉不畅,手足厥冷,四肢冷痛,脉细弱或沉浮之症。将原方中的通草用川木通,芍药用赤芍,桂枝用肉桂,其止痛效果与时间明显优于原方以通草,桂枝,芍药,复发率明显降低,疗效提高24%。而且,两方加减用于慢性关节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坐骨神经痛,以及皮肤科冻疮,风冷丹毒效果理想。②《伤寒论》中四逆散(柴胡,枳实,芍药,甘草)用于热郁于里,四肢反凉的郁热症。后世用于肝郁胁痛及肝胆不和所致胃痛腹痛,临床广泛用于肝炎,胆囊炎,胆石症,乳腺炎,胃炎,溃疡病,胁间神经痛及胆道蛔虫,急性阑尾炎。四川省名医赵文生医生用本方加减治疗肝纤维化患者50例,柴胡均用柴胡根,枳实用枳壳,芍药用赤芍。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以前。处方:柴胡15g 鳖甲10g 赤芍20g,五味子10g,佛手10g 丹参20g 白术15g 甘草6g 。③《伤寒论》中麻黄连轺赤小豆汤(麻黄,连轺,杏仁,赤小豆,大枣,生梓白皮,生姜,甘草)原方用于太阳伤寒及湿热发黄症或者风水夹寒症。四川洪雅县中医院用本方加减治疗荨麻疹40例。炙麻黄,连翘根,银花,蝉蜕,蛇床子,地肤子,牛蒡子各10g,火麻仁,梓白皮,赤芍各15g,白茅根30g,赤小豆60g,风寒加荆芥防风10g,风热加菊花玄参10g,痒甚者加白鲜皮,黄柏10g。总有效率80%,优于用连翘,桑白皮的有效率50%。祝之友老师(79岁)说:老师要教大家没有学过的东西;教方法与大家,改变大家的思维,拯救中医;国家文件重视中医,还需落到实处;方剂书中篡改经方中的药物比比皆是,所以要亲自读经典,悟经典;教科书中的错误太多;学知识不能知其然,不知其所然。临床药师药具备有思考能力,整合能力,沟通能力,业务能力,让医生静下心倾听你的能力。祝老的话深以为然,要改变中药师在医院中的地位,就要体现中药师在医疗服务中的价值,只有在自己的专业里,活到老,学到老,勤于思考,总结,才能协助医生更多的帮到病人。《伤寒论》(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医疗古籍是我们的宝藏,我们要辛勤的去挖掘,去发现它中间的可为人类服务的宝石。
张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