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听父母说我的太爷爷是一名医生,能断人生死。后面参加工作后,我的一名同事父亲也是我院名医,一是切脉断她的孩子是男生,果然。后面断自己将卒于63岁,亦果然。心中惊叹中医的神奇,却不知道道理如何!后面读《皇帝内经》,才知一切来源古典医集。断生死原本是过去老中医的一个基础技能。《黄帝内经》有多处提到断生死的问题。我总结如下:一:《阴阳别论篇》中,岐伯说:阳脉是心肝脾肺肾五脏的正常脉象,阴脉是没有胃气的“真脏脉”这种脉中,丝毫没有柔和的现象。真脏脉出现,表明脏气已敗,必然死亡。医生在临床诊断中,发现某一部位的脉象中胃气不足时,便可以根据这一部位与内脏的特定联系,判断出疾病所在的脏腑;按照相行相克的理论,推断出死亡的时间。颈部的人迎脉可以诊断三阳经的经气盛衰,手腕部的寸口脉可以诊查三阴经的精气盛衰,两种脉诊部位是相互补充的。能够辨认没有胃气的真脏脉像,便可以判断病人的死期。1.脉像的阴阳属性,脉沉伏而去的为阴,洪大鼓指而来的属阳。肝脉来时胃气断绝,十八天后死亡;心脉来时胃气断绝,九天后死亡;肺脉来时胃气断绝,十二天后死亡;肾脉来时胃气断绝,七天后死亡;脾脉来时胃气断绝,四天后死亡。2.属于“死阴”一类的,不过三天死亡;属于“生阳”一类的病症的,不过四天会痊愈。生阳,是疾病按照五型相生的顺序发展变化,如肝病传心,肝木生心火;死阴,是疾病按五行相克的顺序发展变化,如心病传肺,心火克肺金。还有,肺肾皆阴脏,肺病传肾,从阴传阴为重阴,还要脾也属阴,肾病传脾,与五行相克顺序相反,是水欺土,称为“癖阴”,也是不能治愈的死证。3.如果阴脉与阳脉都表现出虚弱无力的脉象,且又患有肠澼病的,是治不好的死症;轻取过于旺盛,重按明显不足,在妇女容易血崩;脾脉,肺脉,搏动都劲急有利而失柔和,约在二十天后死亡;心脉,肾脉搏动劲急有力而失柔和,约在二十天后的半夜死亡;肝脉,心包络脉搏动都劲急有力而失柔和,大约十天后死亡;膀胱脉,小肠脉皆如此,则约在三天后死亡;脾脉,肺脉,膀胱脉,小肠脉都劲急有力失柔,心腹胀满至及,大小便不通,约五天后死亡;胃脉,大肠脉如上,且患有温病的,无法治疗,不过十天四天死亡。
二:《灵兰秘典论篇》说道:一般来说,面部微带黄色,是脾土之气的表现。如果面黄目青,或面黄目红,或面黄目白,或面黄目黑,均为不死之像。如果面黄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为脾胃之气已绝,是死亡的征象。
三:《玉版论要篇》1.病色在面部的表现,可以辩病轻浅。颜色浅的,病轻,五谷汤夜调理,十天能好;颜色深的,病重点,要用汤剂来调理;约二十一天可以好;颜色特别深的,病种,要用药酒来治疗,约一百天可好。颜色枯槁没有光泽,且面部肌肉消瘦,就治不好了,一百天会死亡。如果病人脉搏微弱,真气将绝则必死,温热病,阴血特别虚的也必死。2.病色向上移的,病情日益严重,为逆,病色下移,说明病情减轻,为顺。女子病色在面部右方的为逆,在面部左方为顺;男子病色在面部左方的为逆,表现在面部右方的为顺。如果病色变更,倒顺为逆,那就是重阳种阴,为死亡之征兆。3.脉象有阳无阴,宏大至极,是孤阳脉,是阳气太盛而阴气受到损耗的表现;脉象有阴无阳,极为微弱,为孤阴脉,是阴寒太盛而阳气受到削弱的表现。孤阳脉与孤阴脉,为逆,是死亡的征兆。
三:《诊要经终论篇》1.太阳经经气败絶时会两眼上翻,身体向后反折,四肢抽搐,面部苍白,汗珠爆出,出汗,就要死亡。少阳经脉败絶,会耳聋,关节纵驰不收,双眼直视睁大,如受惊的样子,眼珠不转,一天半会死亡,死前脸色出现青色,后脸色变白死亡。阳明经经气败絶,口眼颤动,呈惊愕状,胡言乱语,面部发黄。上部人迎脉和下部的跗阳脉躁动盛大,后发展到不知疼痛,就要死了。少阴经脉败絶,病人面部发黑,牙齿仿佛变长且满是牙垢,腹部肿胀闭塞,上下不通,就死了。太阴经脉败絶,病人腹部肿胀闭塞,呼吸不通畅,嗳气,呕吐,吐后气逆而面色发红,如气不上逆,那么上下不通,面色发黑,皮肤毛发焦枯,就死了。厥阴经败絶,病人胸中发热,喉咙干燥,小便多,心烦躁,舌头卷曲睾丸上缩,那就是要死了。
四:《脉要精微论篇》 1.脉来时汹涌而急速如涌泉,表明病情在加重,并且很危险,气色不好,脉似有似无,或去如断弦一样摸不到,必死。
五:《平人气象论篇》 1.人呼气时,如果脉搏四次以上就会死亡,如果脉搏断绝了或者忽快忽慢也会死亡。2.正常的心脏脉象是连续不断滚动的圆珠。如急促相连,如喘气,是病脉,心脏的死脉,脉搏前曲后居,如同手持带钩一样。肺脏正常脉象轻虚而浮,如榆叶飘落。死脉,如风吹细毛。肝脏的正常脉象如受我长杆的末梢,软弱而细长。死脉脉搏弦硬劲急,脉搏尖锐而硬,像乌鸦的嘴,鸟的爪,屋檐滴水,水流逝。肾脏正常脉象脉搏圆滑流利又有回曲之象,按时有坚实的感觉。死脉脉搏如绳索突然脱落或如手指弹石那样坚硬。
六:《刺热篇》1. 肝脏热病:先是小便黄,腹部疼痛,想睡,身体发热,如果热邪亢盛,就会神志不清,语言错乱,惊恐不安,肋部发胀疼痛,手足躁动,不能安卧等,每逢庚辛日,病情加重,甲乙日便出大汗,如果气机逆乱,庚辛日病人会死亡。2.脾脏热病:病人先感觉头痛,面颊痛,心烦,颜色面青,想吐,身体发热,甲乙日病情加重,戊己日出大汗,如果气机逆乱,甲乙日病人会死亡。3.肺脏有热:首先感觉寒冷,须发竖起,怕风,舌苔发黄,身体发热。每逢戊己日病情加重,气乱则戊己日死亡。4.肝脏热病:左侧面颊先出现红色.5.心脏热额上先出现红色,脾脏热鼻部先出现红色,肺脏热,右颊先出现红色。肾脏热,颐部先出现红色。
七:《大奇论篇》经气不足的死亡日期:脉象切时如水波一样,变化迅速,人一呼一吸,脉搏跳动十次以上,这是人体之十二经气皆不足的脉象。九十天后,病人亡。脉象按时如燃烧的烈火一样,心脏精亏,深秋草枯亡。脉象如散落的树叶一样漂浮不定,肝精亏,秋天落叶时亡。脉象如来访之客一样忽来忽去,脉搏阻塞欲绝而忽又弹指,肾精亏,枣树开花或落花时亡。脉象如切泥丸,圆而不滑利,是胃精亏,榆钱枯落亡。脉象如木横在指下,胆精亏,谷物成熟时亡。脉象切按时紧急如弦,胞气精亏,病人语多,下霜时亡,安静,可治。
八:《标本病传论》1.心病先出现心痛,大约一天传肺,咳嗽,三天传肝,肋部胀痛;五天传脾,大便不通。身体沉且痛,再三天,可能死亡。冬天死于半夜,夏天死于中午。2.肺病先喘息,咳嗽。三天传肝,肋部疼痛,一天后传脾,身体重且痛;约五天传肾,身体肿胀;再过十天未愈,冬死于日落时,夏死于日出时。3.肝病,先头晕目眩,胸肋胀痛,约三天后传脾,身体重且痛,五天传胃,腹部胀满,再三天传肾,腰脊和小腹痛,再过三天未愈,会死亡,冬死日落夏死吃早餐前。4.肾病,先为小腹,腰脊疼痛,小腿酸,三天传膀胱,背脊疼痛,小便不利,再三天传小肠,腹部胀满,再三天传心,胁肋胀痛,再三天,病未愈,冬天死于天亮时,夏天死于黄昏时。5.胃病,先为脘腹胀满,五天传肾,再三天传脾,再六天病未愈,将冬死于夜半后,夏天死于中午后。6.膀胱病,先小便不利,五天传肾,再一天传小肠,再一天传心,再过两天未愈,冬死于鸡鸣之时,夏天死于黄昏后。
八:人没有病象却突然死亡,这是因为人的元气大虚,大邪之气入侵脏腑,元气衰败而引起的没病却突然死亡;病稍愈,如果两颧发现赤色且如拇指大,容易突然死亡;天庭出现黑色,大如拇指,为肾绝,会突然死亡。
小结:《黄帝内经》是一门博大精深的书,需深读细读,才可以在里面挖掘老祖宗留下的宝藏。它书中断生死的窍门还远远不止这些,而利用这些窍门去学会断生死也需要不断的学习与领悟,勤奋是唯一的求学出路。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张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