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从新》作者吴仪洛,本书在药性总论中说到“凡药各有形、性、气、质,其入诸经,有因形相类者,有因性相从者,有因气相求者,有因质相同者,自然之理,可以意得也”,并举例说明,可帮助我们理解中药的功效,归经。又如“凡药须俟制焙毕,然后秤用,不得生秤。湿润药皆先增分两,燥乃秤之。凡酒制升提,姜制温散,入盐走肾而软坚,用醋注肝而收敛……此制治各有所宜也”对炮制作用有精简的总结。 总为6卷,每卷又分上、中、下3卷,故后分为18卷。卷首为“药性总义”,后分草、木、果、菜、谷、金石、水、火土、禽兽、虫鱼鳞介、人11部52类,共载药720种。其分类方法基本同《本草纲目》。各药论述分为药物性味、主治、真伪鉴别、炮制方法及临床配伍应用等,凡引用资料均有出处。该书是作者在汪昂《本草备要》的基础上加以重订而成的药物学著作,本书编撰过程中保留与增改参半,不仅对各药的性味、功用作了综述,而且博采各家之长,结合个人临床经验,完善了《本草备要》未尽之旨,如对《本草备要》承误之处,逐一增改,并补入药草近300种,许多药物为《本草纲目》未收载。同时,对药物的真伪和同一药名而性味、功用所以不同,以及修治等,都一一述及。
积累了丰富的中草药临床运用经验,实用性很强。对所著本草均先注明其所以主治之由,与所以当用之理,同时结合药性病情,互相阐发。对于某些从神农本草经到本草纲目都很少收载的品种,比如燕窝做了增补,并比较详尽地阐述了燕窝的功效。对于药品主治,形色气味,归经等均加以详细的分类与注解,同时在药品的炮制,鉴别等也有相关研究,对于养生与治病,食物之宜否,收载不厌其繁。
陈玲珑
2018.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