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聚焦媒体 |
“中医能治肿瘤,别人不收的患者给我。”国医大师潘敏求在40多年前的一句“豪言壮语”,至今被人津津乐道。
在用中医药对抗肿瘤的这条艰难道路上,潘敏求攻克了一个个堡垒:发明中国第一个治疗肝癌的三类中药新药“肝复乐”,用肝复方治疗肝癌的相关项目获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出版第一部中医治疗肿瘤著作《中华肿瘤治疗大成》……
“越钻研,我越感受到中医的博大精深。”83岁的潘敏求告诉政协融媒记者,“中医看上去简单,常用药就那么几十味,可每一味药材的用量、每一种配方的组合,都是一门精深的学问。”
国医大师潘敏求接受记者采访。政协融媒记者 付栎摄
创立中医治疗肝癌“潘氏法则”
1941年,潘敏求出生在浏阳一个中医之家。从小“泡”在祖父药房里的他,把汤头歌诀当作童谣,听着“君臣佐使”配伍之道、闻着各种药材的味道长大。祖父救治病人的一幕幕场景,深深刻在他的记忆中。
潘敏求回忆,当时一些乡亲患有喉疾,祖父经常捉爬在水缸边上的“蚜泥婆”(中药蛞蝓),把它焙干、碾成粉,配上冰片、麝香等中药作为散剂口服、喷雾,乡亲的喉病很快就治好了。
或许是耳濡目染的原因,高中毕业时,潘敏求毫不犹豫地填报了湖南中医学院(今湖南中医药大学)。入学后,他勤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大量古医典籍,背诵方剂,深信“方剂越熟,开药越准”。“别的同学早上背外语、背古诗,我就背方剂,方剂是我的子弹。”潘敏求说。
在当实习医生时,潘敏求遇到了一位被蜈蚣咬伤的患者。病人脸部红肿热痛,大便干结,西医为其注射了青霉素后不见效果。潘敏求灵机一动,让患者服下一服解毒通便的汤剂,症状迅速得到缓解。这次小试牛刀,让他十分振奋,“中医药真的了不起”。
1984年,潘敏求(二排左三)与妻子黎月恒(一排左四)与湖南中医学院63级同学在湖南烈士公园留影。
1968年大学毕业后,潘敏求被分配到了芷江县人民医院。1977年,他和妻子黎月恒调至刚成立的湖南省肿瘤医院,一起创建了湖南首个中医肿瘤科,这也是全国最早的中医肿瘤科之一。
对中医治疗肿瘤,当时还有很多质疑,中医肿瘤科病人寥寥无几。“把你们不收的患者给我。”潘敏求主动请缨,迎难而上,收治了许多公认最难治的肝癌和肺癌晚期病人。
1978年,潘敏求花了3个多月时间,跑遍了全省80多个县,收集了上千个有关肿瘤治疗的秘方、偏方,又到长春、北京、广州、上海、重庆等地,向专家求教。
“当时人们都很无私,愿意把方子告诉我,但每个地区的治疗思路有所不同,自己还是要在临床上找规律。”面对中晚期肝癌患者,潘敏求先按中医“积聚”的传统治法,以活血化瘀为主,效果并不理想。后来他结合《金匮要略》中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认为肝癌患者的腹胀与脾虚、气滞密切相关。
于是,潘敏求在国内率先提出,“瘀、毒、虚”是肝癌的基本病因,并首创了治疗肝病“健脾理气、化瘀软坚、清热解毒”的法则。简言之,就是先扶正病人体质,再慢慢削弱癌症根基,然后清扫残余“毒素”。这一法则后来被誉为“潘氏法则”,得到国内外同行的普遍认可,录入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第6版教材。
六易处方研制出“肝复乐片”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如名字蕴含的深意,潘敏求在中医药领域勤勉好学和潜心钻研。
潘敏求参加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交流会议。
1986年,潘敏求担任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院长,兼任医院中医临床研究所所长、肿瘤研究室主任。他通过一次次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治疗肝癌在早期防治、预防复发转移、减毒增效上具有独特优势。
潘敏求不满足于传统的经方、时方,而是以病为先、以人为本,衷中参西,择善从之。他创立的“肝复方”(黄芪、党参、白术、茯苓、香附、陈皮、柴胡、醋鳖甲、䗪虫、大黄、桃仁、三七、生牡蛎、全蝎、重楼、半枝莲),以异功散、下瘀血汤、玉屏风散、柴胡疏肝散合方化裁,佐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之品,为治疗肝癌基础方。
在此基础上,潘敏求通过六易处方研制出的“肝复乐片”,获批成为我国第一个治疗肝癌的三类中药新药,现已成为临床中西医治疗肝癌的常规用药。“‘肝复乐’在北京开评审会的前几天,我像考大学一样紧张,把所有材料看了又看,最终顺利通过了。”潘敏求笑着回忆。
孜孜不倦的学习与临床经验的积累,令潘敏求收获累累硕果:“肝复方治疗肝癌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获1992年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他带领开展的“原发性肝癌中医药诊疗方案规范化研究”获得湖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
潘敏求主编的部分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书籍。
1992年,潘敏求编成《中华肿瘤治疗大成》,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和归纳中医药治疗肿瘤的著作。书的上篇介绍中医肿瘤学的基础理论,下篇详细介绍了近百种肿瘤的中医治疗方法,被公认为一部兼具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的中医肿瘤学专著。
“医乃仁术,德者居之”
“医乃仁术,德者居之。”这是潘敏求对学生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在他心中,治病永远是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情,“病人无论贫富亲疏,必须尽心尽力”。
1986年春节期间,潘敏求接到求助电话,一名邵阳的患者重度肝炎,吐血拉血不止。潘敏求立即搭车赶往邵阳,途中发生车祸。“车子翻了,不过我人没事。”潘敏求从车子里钻出来,拦辆货车继续赶往患者家。他到达时发现病人已“一派虚相”,家里在准备后事。
潘敏求用“灶心土”加上几味药开了方子,让家属去抓药。家属看了觉得不可思议,反复问:“这药居然不到一块钱,能治好病吗?”然而,奇迹发生了,这位亚急性重症肝炎患者服用1服药后,不吐血了;服用3服后,大便成形;继续服用中药,黄疸慢慢褪去。
“中医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疾病与大自然紧密相关。”潘敏求深知,中医的学问如同大海,永远没有尽头。西医像是快刀斩乱麻,能迅速缓解症状,而中医则像是细水长流。他曾多次呼吁,中医不是一门单独学科,应该由多学科来开展共同研究。
潘敏求坐堂问诊。
多年来,潘敏求诊治了数万名患者,不少中晚期肿瘤患者因此延长了生命。在他诊治的肝癌患者中,存活10余年的病例并不少见。
“治病原本就与名利无关,患者病好了,生存期延长了,就是医者最大的名利。”最让潘敏求感到欣慰的,是儿子潘博也成为了一名肿瘤专家,“而且他能接受并实现我的思路。”父子两代人的努力,让“潘氏学说”焕发出新的生机。
因为2023年末一场大病,潘敏求暂时中断了门诊。他为自己制订了一个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思路,目前身体在逐渐恢复。他对记者说:“我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能继续看门诊。”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4002927号-5 湘公安网备号43010402000231号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麓山路58号 24小时急救电话:0731-88866120 传真:0731-88854265 联系邮箱: zyyfy2016@163.com |
公众号预约挂号 支付宝预约挂号 视频号 订阅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