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才培养
中医师承
张崇泉工作室
工作室简介
名老中医个人简介
工作室概况
工作室团队
荣誉展示
工作室动态
科学研究
学术思想
临床研究
科研成果
薪火传承
传承谱系
传承弟子
弟子研究及感悟
传承之路
专著与论文
学术讲座
视频专栏
医案荟萃
特色经验方
养生保健
大师风采
媒体报道
个人剪影
生活逸事
六、益气活血通络汤
来源:撰稿  作者:管理员
时间:2017年09月02日 07:08  浏览:

组成:黄芪30g、当归10g、川芎10g、丹参20g、天麻10g、葛根20g、赤芍15g、杜仲15g、怀牛膝15g、红花8g、干地龙8g、豨莶草15g、炙甘草5g。

功用:益气活血,祛瘀通络。

主治:缺血性中风(脑梗死)恢复期,属气虚血瘀证候者。症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疲倦乏力,舌质暗红或淡紫,苔薄白,脉沉细。部分出血性中风(脑溢血)恢复期,属中经络气虚血瘀证的患者,亦可用本方治疗。

临床应用:本方主要用于脑梗死等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辨证属气虚血瘀证的患者。中风恢复期(即发病两周至6个月以内)是指从急性期到后遗症期的过渡时期,患者神志清醒,而留有肢体偏瘫,语言障碍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临床属中风中经络类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主要病机是气虚血瘀。“益气活血通络汤”是张崇泉主任医师根据王清任“补阳还五汤”加减化裁而成的经验方,临床应用于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随症加减有很好的疗效。

方解:脑梗死属缺血性中风范畴,其恢复期的主要病机是气虚血瘀。清代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指出:“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气为血之帅,气旺则血行,气虚则运血无力,致血行不畅,停留成瘀,瘀血阻滞,又能生风生痰,并阻于脑络,脑髓失养,形成缺血性中风之本虚标实证。本方重用黄芪以大补元气,使气旺则血行;当归能养血活血,祛瘀而不伤正,二味气分血分之药合用相得益彰,共奏补气活血之效,是为君药。丹参、赤芍、红花、川芎活血祛瘀;葛根气味俱轻,升阳活血,升发清阳之气以达脑络,助黄芪、当归、丹参、红花、地龙等药补气活血,疏通脑络之瘀血,改善脑络微循环,以上各药共为臣药。中风恢复期除气虚血瘀的主要病机外,常兼肝肾不足,肝风上扰、肢体不利等症,故用杜仲、怀牛膝补养肝肾,天麻平肝息风,豨莶草强筋骨利关节,通络除痹,合地龙通经活血,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以为使药。以上诸药合用,使气旺血行,瘀祛络通,脑髓得养,诸症渐愈。

加减:头晕头痛,血压升高者,去川芎、当归,加夏枯草15g、钩藤30g(后下)、生白芍20g;痰浊交结者,酌加法半夏10g、胆南星10g、石菖蒲15g、炙远志6g、瓜蒌15g、陈皮10g;气虚明显者,酌加人参6g、白术15g;瘀血偏重者,酌加三七粉6g(冲)、桃仁10g,全蝎5g;兼阴虚者,加生地20g、麦冬15g;肢体关节痹痛者,酌加威灵仙15g、青风藤15g;心悸、失眠者,加炒枣仁20g、夜交藤20g;小便频多或失禁者,加益智仁10g、金樱子15g;大便干结者,加草决明15g或大黄10g。

注意事项:

(1)中风为中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应注意早期预防。清代李用粹在《证治汇补·预防中风》中指出:“平人手指麻木,不时眩晕,乃中风先兆,须预防之。宜慎起居,节饮食,远房帏,调情志。”尤其对于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中老年中风易发人群,应注意积极治疗原发病,识别中风先兆,及时处理,以预防中风发生。平时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之品,忌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之物,并禁烟酒、保持心情舒畅,做到生活起居有规律,饮食有节,坚持运动,避免劳累,以防止卒中和复中。

(2)中风既病之后,应加强护理。中风恢复期病人要加强偏瘫肢体的被动运动,进行各种功能锻炼,并结合针灸、推拿、按摩、理疗等治疗,以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康复。语言障碍者,宜加强语言训练。长期卧床者,应经常翻身,保护局部受压肌肤,防止褥疮发生。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4002927号-5   湘公安网备号43010402000231号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麓山路58号  24小时急救电话:0731-88866120
传真:0731-88854265  联系邮箱: zyyfy2016@163.com

公众号预约挂号

支付宝预约挂号

视频号

订阅号